林木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不能放心!
“宁肯打个土窑安顿,也不能迁村。”
竟是一大半的人死活不愿意。
四爷就道:“村里固然是好,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心里算过一笔账?”
什么?
四爷就指了指这一圈人,“各家没成家的小伙子有多少?将来得娶进多少媳妇,再多添多少娃?当年咱们这个村多少户人有多少亩地?如今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地?”四爷指了指,“四个方向大家伙心里盘算盘算……这边是河水拦路,过去就是大路,路的那边不是咱村的地……那边是山,要是种上果木许是能有些收成,但山田那就是靠天吃饭呢,今年收明年不收的,光是开荒付出的代价就有多少?这个方向显然是不成!咱们身后……就是学校的后面,是土崖,土崖上是一片林子,人家上饶村把田都扩的挨着林子了,没咱们的事。就只能是往如今的农场方向扩,那边好歹还平整些。咱们村自己呢,嫌弃是盐碱地,从来都没想过把那地方整一整。可如今人家农场整呢,咱们搭着顺风车先朝那边挪,把农场这边的范围都圈在咱们村之后再说。要不然怎么办?人口不停的长,还是这么一点地。那到了子孙后代手里,吃啥?祖祖辈辈都这点地,都守着饿死?”
这也是实话!
建国后人口成倍的增长,土地就这么些。各个生产大队自己打粮食自己吃,这地少人多,必然不够吃嘛。
四爷就道:“怕地里的庄稼被人糟践,那咱村这学校和饲养场又不拆。咱自己弄个巡逻队,轮换着晚上查看查看,只要还有人守着,谁敢过来?”
这话很是!不能因为怕贼就守着家门不出去,没这道理呀。
这回没人说话呢。一听是跑马圈地的事,这就都不言语。
那就行,一家一户的,咱们来登记嘛。一听人家给盖房子那就都不客气了,十岁的儿子都要给分家的架势。可这也太不像话了,韩队长就道:“十六岁!男丁年满十六,可单独列一户。”娶媳妇的房子这就有了。林雨桐和林大牛算一户,四爷单独算一户。
张小美挤过来,“我我我!队长叔,给我登记。”
你这孩子,别闹,没看忙着呢吗?
“没闹!我是给金元福登记的,他不知道跑哪儿去的,可他是咱队上的人呀,够条件的。别给露了!”
七妮也挤过来,“给我二叔也登记上,他是在外面有工作,可他还有老娘要奉养呢。他跟我婆婆还没离婚呢,这也算是一户人的!”
行行行!给你们登记。
这边乱糟糟的,四爷把他和杨建国的家当全搬到林家了。两人说要住到放柴火的小杂物间,林大牛没让。把他屋的箱子放林雨桐那边了,本来能睡两个人的炕能挤三个人了。
至于两边的小窑洞,一个给锁子叔两口子住了,一个被张寡妇直接给占了。她是时刻盯着锁子婶的,想跟人家攀亲家。见林雨桐去请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跟进来了。
得!这种人你还能撵出去?
金家人有金元才之前挖的窑洞,这会子勉强算是有个安身的地方。
如今也讲究不起来了,夜里找个能避风的地方勉强过一晚得了。林大牛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干草,铺在地上也能御寒。凑活了一晚上,天不亮公社就来人了。物资调来了,原则上也同意迁村的意见,还调来了十多个帐篷,那边的工程都停了,先集中精力给大家伙把房子建起来。
过来的意思就是,这边有什么现在就搬走吧,从今往后就在那里安家了。
而林雨桐和林大牛不得不抛弃这个窑洞,跟着大家伙一起往过搬。
不过搬过去也有个好处,林大牛可以跟着农场的职工一起住宿吃饭。林雨桐也能在指挥部分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行军床。四爷却成了最忙的一个。村子里的规划按照他的来,哪里建学校,哪里是大队部,哪里是麦场,哪里是巷道儿。
从哪里打井合适,把河水引到哪里从哪里过对村里好,他心里都有数。
都是一水的土房子,要建也快的很。
林雨桐没管那些,她也有的忙了。这不是搭着这个顺风车,这边的派出所也得建起来吗?土房子肯定不合适,砖瓦的房子这是最基本的。她在这边帮忙,忙是真忙,但该属于自己的待遇也发下来了。
最实用的莫过于衣裳!现在这警服与军服趋于一致,相似度极高。而且发的比较全,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冬夏两套就算了,还有雨衣雨鞋大衣这些,这可不是你有布票就能有的。
冯所是个非常上道的人,“今年你入职,衣服还没领。就有你两套的!这不是马上这一年都完了吗?明年的衣裳这两天正发呢,给你领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