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给他们租地种,这让他们怎么活啊。
这是全旭最无奈的事情,银行没有正式开业,但是,经过女人坊流出去的银币就多达三十余万枚。
好在全氏的煤球炉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销量也在节节上升,有大名府、也有开州甚至东昌府、广平府的商贩前来进货。
临漳县的南岗,这是全旭位于大名县最远的一块地。
全旭试着搬了一下煤球炉,感觉重量在七八十斤左右,有点沉。他将煤球炉搬进厨房里,二娘洗洗手,开始给全旭做饭。
附近的村落叫高家庄,面积不大,总共才二百余人。袁世卿通知高家庄的青壮,这些青壮分头通知周围的村落。
经过陈应的反复磋商,二月底,全旭买下预订的十三万余亩土地。
以牛结实的儿子牛欢喜当煤球厂厂长。
全旭望着牛结实道:“煤球模具,已经打造多少了?”
袁世卿听到这话,他还以为全旭是分配人手,准备开工。
“这太不可思议了!”
至于煤球,这种东西的利润更高。
经过周宏儒的计算,仅仅煤球炉这一种商品,每天可以为全旭带来将近一百两银子的进账。
全旭大院开始烧上了煤炭,这种用粘土与煤炭混合而成的煤球,成了全旭大院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煤球炉的出现,这种方便的炉子,迅速成为大名府以及周边的一种紧俏商品,不过仅仅半个月之后,仿制品就开始出现。
“扑通,扑通。”
现在他终于把煤球和煤球炉子弄出来了。
“回禀东家,现在有六多百个!”
就是因为没钱买柴烧,不舍得。
全旭给工人的费用就是三顿干饭,约合每人三斤多米,可是他们每名工人一天至少可以做六七千颗煤球。
只是非常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了。
众家丁则开始南岗的高地上,搭建了一座座帐篷,又从随行的马车上卸下来柴米油盐。
众人不明白这是大喇叭,对于这位新东家敬畏起来。
全旭的声音仿佛像炸雷一般响起,他们人数虽然多,却能清楚的听到全旭的话。
袁世卿的脚上仿佛像长了弹簧一样,非常开心的去通知这些佃户。
全旭将他那个从后世带过来的水壶放在上面。
进入二月底,女人坊的会员存款正式突破百万两。
“我不准备把地租给你们种!”
毕竟,大名府拥有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就像这样的煤球,一家三口,每天三块就足够用了。
全旭站在周围,仔细观察着这里的土地,地界碑已经换了,现在换了全旭的名字。
别看这种煤球没有技术难度,随着煤球炉的出现。
“不用了。”
也就是一炷香的时间,炉子里的黑烟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团团蓝色的火陷。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个煤球场也被全旭独立了出来,直接建造在夹沟河河畔,划出四五百亩的空地,用来晾晒煤球。
煤球虽然不值钱,可架不住数量多啊,尽管多次增加人手,一天可以生产煤球五十万颗,依旧供不应求,五十万颗煤球,就是五十万文,约合五百两银子,利润就是三百多两。
要知道需要卖出去三百多个炉子才能赚钱一百两银子。
没有牛,全旭的十五万余亩地,拿什么耕种?
为什么明朝一到冬天就有很多人会冻死?
不像那些乌黑的碎银子,用的时候还要称。
进入崇祯二年的三月,大名府本地的农民,离开了建筑工地,返回家中开始准备春耕,城堡的工程进度一下子慢了下来。
这种煤球炉与后世的煤球炉几乎如出一辙,做饭、烧水,非常方便,最关键的是,随着这种东西出现,反而成了一个盈利点。
“不急。”
好在牛结实的效率够可以的,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灶台罩打造好,放在煤球炉上,不大不小,正好合适。
全旭笑道:“以后大名府所有人都会烧上煤球!”
一颗煤球,需要用一斤多煤灰,一文钱的煤炭可以制作成三颗煤球。
而煤球的成本,全旭买的时候不到九吨多五枚银币,也就是相当于百斤煤炭,大约两三十钱的样子,既使赚五倍的利润,卖一文钱一颗煤球。
听到这话,众人神色变得煞白。
至于其他成本,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