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春雨贵如油,因为明末小冰河天气的影响,连春耕的时节也发生了改变,这场雨虽然规模不大,顺天府境内可以明显过一个好年。
李长桥摆摆手道:“我等身为官员,自然要弄明白这雨是怎么下来的,尔等放心,这话语权终究是在我们读书人手上,他想压倒我们,没那么容易!”
一个只会吟诗作对的书呆子和一个技术官僚,你选哪个?相信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都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王承恩原本想请全旭回京面圣,可问题是,现在他这副模样,那也没有办法去啊。
“来人!”
苏音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进来,放进床边,三娘接过来姜茶,抱着全旭的头道:“来,喝了病就好了!”
面对这场大雨,并不是所有人都高兴,特别是京城里的那些衣冠禽兽们,没错,说的就是那些吃着人饭,不干人事的大明官僚。
下面还镌刻着几行小字,崇祯八年,顺天府良乡县百日无雨,草木皆枯,民争采草根树皮为食,树皮殆尽,万民坐饥等死。时值四月十三日,武威侯自辽东渡而至良乡,于坡里设营,实行祭天乞雨,申时三刻,万炮齐发,雨初降,万民齐呼:天佑大明……
上书:武威侯降雨处,六个大字。
三娘板着脸道:“一定要喝!”
全旭有些无语:“你压死我算了!”
他捏着拳头,咬牙切齿的道:“诸公,那贼子不能留啊!如果放任他用这套歪理邪说和妖法欺瞒世人,人人争相投到他的门下学习这些邪门歪道,我等哪里还有容身之地!”
可对于崇祯来说,那绝对是巨大的损失。
崇祯一口气将宫里正在当值的三十多名太医,一口气全派出了出去,对于风寒这个问题,他比任何人都重视。
这名中年官员姓李,名慎,字长桥,他是前礼部侍郎李之藻的儿子,李之藻与徐光启一样,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翻译著作《天学初函》配合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参与了《崇祯历书》的编撰工作,一生翻译了二十余种西方书刊。
要说重用文人,老朱要从来没有重用文人,因为他是草根出身,早已识透了文人的嘴脸,望着天空落下来的雨滴。
三娘却继续往他身上盖棉被,被窝里的温度跟火炉有一拼了:“你说得轻巧!你不知道很多大病都是由这些小病引起的吗?老老实实的躺着,焐出汗来就好了!”
李长桥才不关心明朝的政治斗争,事实上,作为技术式官员,他已经厌恶了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斗争。
“来人,传太医!”
良乡县的山坡上,全旭扎下了大营,附近的百姓,为了感谢全旭给他们降雨,这些百姓自发的带着自己的为数不多的鸡鸭粮食,或者一些酒水,甚至是打猎到的兔子,山鸡,等等,送到这座山坡上。
这倒是让三娘吓了一跳,这不,喷嚏一直没有停过呢!
难道说,这是老天对他的安排?
全旭只觉得好笑:“我说你们能不能别大惊小怪啊,我只是感冒而已,小毛病,睡一觉就好了!”
为此,王承恩连这话都没有说,直接返回京城,向皇帝禀告此事。
八年前的时候,当年他才十五岁,有一天朱由校得了风寒,然后叫他叫|床前交待后世,随即当夜去世。
“阿嚏,阿嚏,阿嚏……”
“姜可以驱寒去邪,多吃点对身体有好处啊,赶紧一口喝完!”
全旭喝了一口,眼睛鼻子嘴巴挤成一团:“辣,好辣!这是姜茶吗?明明就是姜汁好吧?”
大臣们想阻拦,可问题是,崇祯压根就不听。
全旭虽然不会做什么漂亮的文章,可能治军,能打仗,能治理地方,绝对的国之栋梁,他要是有了什么意外,对于文臣来说,肯定会弹冠相庆。
坐上马车,李长桥朝着良乡县境内行驶而去,全旭并没有掩饰自己的行踪,而且他还大张旗鼓,为了这次人工降雨,辽东工商时报还设立了专刊报导。
这场大雨,让全旭享受到了风寒之苦,无数百姓跪在雨中,向他致谢,全旭当事人,难道不应该出来吗?
可问题是,三娘还感觉不放心,她用商量的语气说:“我觉得应该再盖一张,你说呢?”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心里就平衡了:“对,这样就公平了!”
大臣们又拿出从前逼宫的那一套,跪在路前。
太子太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辅导东宫的官职,全旭本身就是太子的老师,让太子跟着全旭学习,这是崇祯想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慈烺拜他为师,最后,这些本领还不是要交给慈烺!”
“不难?”
全旭在抱怨:“不要再往我身上盖棉被了,再盖下去我不病死也得给闷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