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908.赵匡胤,宰相当用读书人。(4700字求订阅)【9 / 9】

黑血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陈通:

“赵匡胤干的这件事情,在北宋初年的影响非常大,他一方面说要重用读书人。

其实就是为了拉拢中小地主。

这只不过是提提口号而已。

但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政策落到实处。

甚至当时翰林学士【陶古】,直接就写诗讽刺宋太宗。

【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

说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宋太祖不是说我这个堂堂的翰林学士,只会改几个字吗?

那我的工作就是年年照瓢画葫芦。

你要清楚一件事情,这个【陶古】可不是没有任何作为。

在后周王朝,也就是在柴荣,他就已经是赵匡胤的人。

而且这个【陶古】对赵匡胤来说,可是有非常大的功劳。

那是在陈桥兵变以后,赵匡胤要急着举行禅位登基大典,

可按照当时的礼仪来说,你必须要有禅位的诏书,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当时跟随着赵匡胤的文臣武将都没有准备好。

可就在这个时候,就是这个【陶古】,从袖子里就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禅位诏书。

这才让赵匡胤能够以的速度登基为帝。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博古通今,他都无法被提拔为丞相。

你就可见,赵匡胤用人那是有原则的!

不是看重你读书好就能让你做官,赵匡胤要的是务实能力。

现在你说,赵匡胤还是重文轻武吗?

赵匡胤看中的不是读书人的出身,他看重的是,官吏们真正的当官才能。

当时把它叫做:吏道!

宋太祖要的是能够务实,能够理政,能够断案的人。

你要知道,自隋唐以来,丞相基本都是从翰林学士晋升去的,而赵匡胤偏偏不要翰林学士当丞相。

这能叫重文轻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