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1章 苏东坡VS孟不同【1 / 2】

不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日暮西斜,天色渐晚,眼瞅着集市就要关停,小酒馆靠门口的桌子,李九托腮眯眼,看着门口人来人往。

“唉!真是钱难赚屎难吃,诚不欺我。”

他无奈地叹息。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自打师姐当着他的面脱下衣服那一刻,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又灌回了他的心里,他想干点什么,发现当务之急不是回桃花寨复仇,因为没船也回不去,即便有船回去,就眼巴前这几个人也不够那些虎狼一锅烩的,思来想去,发现自己的当务之急竟然是赚钱养家,先让这几个人活下去,最起码,别再让蝉儿跟玉儿不再抛头露面。

说干就干,第一天,李九就跑码头找到了郑皋还有姬怀,三个人准备在白杨夹口卖艺,可卖艺得要家伙什,李九几人带过来的全是宋军制式钢刀,肯定不敢拿出来亮相,没办法,只好去野外掰了几棵小树做成棍子,结果,三个人满身大汉抡了一天,不但分文没赚着,反而让市税官收去了二十文,那可是蝉儿半天的辛苦费啊,总结经验,发现自己是个神经病,白杨夹口几乎全是横江军家眷,他们仨竟然想着在一帮军中莽汉的家眷面前表演功夫,人家难道在家里还没看够?

李九气不顺,就忽悠王掌柜再等半个月后兑店,这样他还能在这里糊弄几顿,王老实是真老实,李九那么一说,他也应了,还说有感情了,其实自己也舍不得,没事懒得搭理那个棒槌。

第二天,李九拉上郑皋、姬怀两兄弟又回了码头,他现在不比以前,有牵有挂不再是孤家寡人,还是踏实一点的好,那就从最底层做起吧,码头抗包,没有比这个更低了,别说,这里干一天的确比街头练膀子强,装了两回船,赚了三十文,交会费十文,再刨掉两顿吃喝,也没剩下几个子,倒是发现了赚不着钱的原因了,合着码头这里扛活的也都是横江军的亲属家眷,有活人家肯定先紧着自己人来啊,像是李九这种新来的,吃屁吧,怪不得郑皋、姬怀哥俩干了这么多天也没给蝉儿几个铜板呢。

第三天,李九把那哥俩赶回了码头,自己买了一套笔墨纸砚,直接到王老实的店里摆了摊儿,他是实在张不开嘴,就忽悠王老实到门口吆喝两嗓子,却忘了一点,王老实有那本事,能把这小酒馆干倒闭?于是他只好浪费一张纸,写下‘代冩書信’让王老实贴在了门口,还别说,真有买卖上门,一天下来写了十三封书信,感谢那些读书人没有惠顾这里,一封书信十文,赚了一百三十文,吃饭没花钱,又忽悠了王老实两顿,笔墨纸砚花了五十五文,李九一天净赚七十五文,照这个赚钱进度,他一个月能赚两贯多钱,一年能赚二十多贯,十年忘了家里还有三个女人,如果再刨掉吃穿用度,考虑吃王老实的饭他一直不收钱,李九发现,自己照这样干下去,一百年也别想出白杨夹口。

他不是没有钱,相反,他还有很多钱,虽然他花钱购买的物资军备陷在了桃花寨,一部分换好的铁钱也落在了那里,可师父还是留了一部分商号当票,不到二十万贯,李九身上就有二十张一共十万贯的当票,很可惜,那些当票只能在万氏商号才能汇兑,不巧的是,万氏商号只在金国的一些大城里有,眼下自己身上的当票在宋国,那就是白纸一堆。

唉-----

李九数出二十五文给了王老实,“老实,别嫌多,相信我,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说完把其他铁钱串成一串塞进怀里,收好笔墨纸砚后扬长而去,

“ ”

王老实无语凝噎,他哭死的心都有了啊,什么叫‘别嫌多’啊?这说的是人话吗?他好像欠自己的酒钱就不止一贯了吧?遇上你这样的人,怎么让我相信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呜呜呜呜---

不管身后的王老实是否会哭的肝肠寸断,李九一溜小跑去肉摊买了六尾鱼,刚好卖鱼的老汉今天光顾了他的生意,一通忽悠剩下了十文,拎着鱼回家交给莹玉,又从怀里掏出仅剩的二十文铜钱递给金蝉儿,这才走到葡萄架下坐到了竹床上,旁边师姐正在看书。

“看的什么书?”

“嗯?你回来了啊。”师姐抬起头才发现李九回来了,晃了一下手里的书卷,苦笑说道:“是[东坡集],唉,可惜跑出来的时候太匆忙,随身就带了这一本。”

李九拿手臂垫头,笑着说,“那玩意当吃还是当喝?再说了,你们道家不是要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嘛,东坡先生可是无肉不欢的主儿,嘿嘿。”打从上次那事后他从心里怜惜敬重师姐,但嘴上却亲和了许多。

“去。”

师姐啐了她一口,脸蛋儿一红,没好气的说,“道家也分多个派别的,比如正一道、太一道、净明道,你师姐我呢,就是属于太一道,荤素不禁的,婚嫁也不禁。”

“那挺好,没事还可以拿拂尘挠痒,嘿嘿。”

“你这泼皮!”

师姐急眼了,抓起身边的拂尘就要下黑手,可李九哪会给她这机会啊,于是跳床而逃,接着金蝉儿和莹玉就出来拉架,而且还是偏架,最后师姐一跺脚,气咻咻骂道:“你们才是一家子,哼!”

“ ”

金蝉儿翻了个白眼,这不废话嘛,自是进屋继续刺绣,李九不让她抛头露面了,可她闲不住,于是找了个刺绣的活计,刚开始学,手指让针扎的天天血淋淋。

莹玉倒是跟师姐亲近,一通温言软语,加上李九卖萌作揖的,几番下来师姐就没了脾气,见二人和好,莹玉接着去厨房忙乎,做饭的事儿她跟金蝉儿一人一顿。

受瞎婆婆的影响,李九也挺喜欢东坡先生的,敬佩他的迂直和洒脱,羡慕他的才学和人品,话说回来了,整个大宋,哪怕是当初的大辽、西夏还有金国,乃至于他当初的对手,有几人不喜欢他的,其实李九最喜欢也最看重东坡先生的一点,就是他每逢逆境从来都是苦中作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说的多好啊,最最最关键的,东坡先生还是个吃货,得知这一点后,李九从此将他引为同道中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你听听,这是凡人能写出来的吗?啧啧,此词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游荡江湖七八年,李九手里有一整套的东坡集,可惜放在了泰山脚下,不过里面的诗词李九倒背如流。

“呀!”师姐像是发现了一只怪物般瞪大眼珠看着李九,“师弟你竟然会背诵东坡先生的诗词吗?”

李九正了正幞头,举目望天,“把吗字去了,我只想说,然也,嘿嘿。”

这小子,会的还挺多,但怎么总有点狗肉上不了席呢?

“那我且问你,你最喜欢东坡先生哪首诗词?”

“那还用想?当然是定风波啊,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停停停,那为什么你最喜欢这首词呢?”

李九想拿起扇子,却想起遗落在了桃花寨,“无他,写诗写词基本都是诗词人的心理写照,比如李太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又如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东坡先生的这首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最真实的他们,我喜欢光明磊落,不喜欢蝇营狗苟,虽历经风雨,但归来仍不忘初心,东坡先生一生的写照皆在此半阙,我之所以敬重他,也皆源于此。”

原来如此。

“师姐喜欢东坡先生哪首词?”

美妇抚发丝,美目望夕阳,轻启朱唇,娓娓说道:“记得小时候,我喜欢他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后年龄渐长,又喜欢他的‘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再后来,好像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现在呢?”

“现在?不知道了,好像都喜欢,又好像都不喜欢,剪不断,理还乱”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你?”

见师姐一副遇到知音模样,又瞥见莹玉端了鱼汤出来,赶忙上前接住,手指难免触碰柔荑,小妮子脸一红又钻进了厨房,将鱼汤端来放在床边桌上,李九拿手在师姐眼前一晃,“喂,知道东坡先生左迁黄州团练副使时为什么经常跑鄂州这边来呀?”

“啊?为什么?”

唉,快四十岁的人了,虽然历经那么多的苦痛折磨,差点命都没了,但现在依然一副清纯模样,李九心里不住感叹,嘴上却打趣说道:“还能因为什么?东坡先生除了诗词写的好,还好一个嘴,鄂州这里有樊口酒,又有武昌鱼,你说他又有什么理由不来呢?”

“有道理,嗯,原来东坡先生跟鄂州还有这般渊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

“那是你以前太高高在上了,不食人间烟火啊师姐。”

“我哪有?我倒是想知道先生的点滴,可那高墙高门大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