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0章 刘邦和朱元璋儿子对比【1 / 1】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邦和朱元璋的微信聊天

刘邦和朱元璋儿子对比

接着聊吧,刘哥。

说到太子,朱元璋也是很伤心,他的儿子朱标也是他心中的痛。

朱元璋希望他的儿子当皇帝,可是太子朱标死的早。

我的儿子朱标是有水平的,我也想培养他,朱标于1355年九月,我当上吴王,就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我是穷苦人出身,不能让我的儿子再受罪,我要给儿子提供一个好的条件,特别是太子朱标。我给他找好老师。

我先是命令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这样的阵容怎么样啊。刘哥。

我给你说说吧,李善长你是知道的,有水平的一个人。

徐达,我的铁杆兄弟,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常遇春,他对我老朱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

冯胜,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

胡美,以陈氏丞相来归,事吾数年,忠实无过。

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

就这样的阵容,这样的老师,还不算,我个朱标最大的权力,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这是历史书上说的,我也是看后这样认为的。

我还可以啰嗦几句吗,刘哥,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儿子朱标。

当然,朱弟,我听着就是了。

那好吧,我接着说。

我们都是当爸爸的,虽然说我们是皇帝,在朝堂上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不可能的,我必须要找接班人,自己看中的接班人。

朱标是嫡长子,是我和马皇后在战争中生的他。

公元1355年,我正带兵打仗之时,我的长子朱标出生了。这可以说是最大的好事,他的出生使得我这个和尚有多高兴,再说我都快三十岁,这个年龄有个儿子,真是对我极大的的鼓舞,这也使我在战场上更加卖力,更加小心,更有野心,我有后了,我觉得朱标的出生是上天给最大的鼓励。我在混战中取得了全军胜利,也就是这一年,我打下了南京。

朱标是嫡长子,我从小就安排人教育他,后来更是不少高手培养他啊。朱标也是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在学习上颇有天赋。朱标这个孩子学习刻苦认真,在优秀的老师身边学习,也学习到了不少美德。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朱元璋也将它作为继承人从小就训练他为人君的本领。

自从朱标处理朝政后,我也是经常告诫他,要每日和群臣见面,在处理政事上,和诸位大臣学习,为人处世上,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

二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

三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

四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这些朱标都很爱学习,应该是学有所成,我教给他的,他都能做到。

不仅是这样,这个孩子对自己的兄弟妹妹也是很好,他的性格就仁慈宽厚,对弟弟们也是十分疼爱,弟弟们曾多次犯了过错,朱标也是从中为弟弟们辩解求情,这才让他们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使他在众多孩子中的威信最高。这和以后的皇子争夺太子之位不同,我的其他孩子都不和朱标争太子之位。

朱标的妈妈是马皇后,她也是出了名的贤惠得体,在马皇后的影响下,他长大成人后的性格也很不错,可以说十分的平易近人,并且以仁义善良所著称。在朝堂内外都是拥有着极高的人气也有十分优越的人缘。

他听从老师教诲所以对待百姓也是宽容爱护,向来就是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一说,而朱标的行为也使他拥有了民心,获得百姓的爱戴。

在我北伐在外征战期间,从来都是朱标来监国。这个是铁定的,不让任何儿子有非分之想。在做监国期间,朱标也不负众望他所经手处理的事件都没有丝毫差错。并且与我老朱形成巨大的反差,朱标所采用的是宽仁治国之道,这是十分明智的举动。这个我后来知道的。

在做监国的过程中,朱标还拥有强大的理财能力。

朱标作为大哥对待自己的弟弟们绝对是挑不出毛病的,他很关心他的弟弟们。

我后期,有我自己的打算,开始杀战功赫赫的战将,杀一些功臣,算是暴力行政,但是我的儿子朱标也是竭尽全力阻止我对别人的严厉惩罚,并且坚持仁政对待大臣百姓都和善。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手足同胞,更有文武百官,朱标都用心对待,和蔼可亲,加以保护。

我们是皇帝,刘哥,我们知道皇帝有皇帝的难处,知道我们的接班人有多重要,我的儿子朱标完全胜任以后皇帝这个工作。

历代的皇帝都是希望自己的接班人能担负重任不负众望的,而朱标性格宽厚仁爱,在兄弟中也颇有威望的。在帮助朱元璋处理国家政事的这一时期,更是受到了朝廷大臣们数不胜数的夸赞。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朱标就是最优秀的接班人。

可惜,天不如人愿,1392年,朱标生病了,最后 在38岁走完了一生,我是晚年丧子啊。

为了对他更好的纪念,我让他的儿子朱允炆做皇太孙。

我说的有点多了,因为我太喜欢我的这个儿子了。

朱弟,孩子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也是和你一样,可是,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我的汉朝不是那样,你的明朝怎么样,是不是按照你的设计走的呢?朱弟。

刘哥,都一样,都变了,我们管不了这么多的。

好了,明天接着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