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7章 刘邦和朱元璋聊三国的权臣【1 / 1】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邦和朱元璋的微信聊天

朱弟,昨天我们聊了几个权臣,今天接着聊吧,刘邦说。

好的,刘哥,今天聊三国的权臣。

三国就是魏蜀吴,魏国的权臣是司马懿爷三,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东吴的权臣是孙綝和诸葛恪,蜀国的权臣是诸葛亮,朱元璋说。

诸葛亮算是蜀国的权臣吗,朱弟,刘邦不解的问。

难道不是吗,刘禅当家吗,还是诸葛亮当家吧,他是蜀国的权臣,符合权臣的标准的。

是的,诸葛亮符合权臣的标准,算是蜀国的权臣。

先说司马家族吧,他们是公认的权臣,朱元璋说。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所有权倾一时的权臣往往都会迎来一个十分悲惨的结局,我们前面有说了,比如说梁冀、窦宪和董卓等等,可是却有那么一位权臣,他用家族三代人的努力摆脱了这一诅咒,他就是司马懿。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懿知道权臣需要三个条件,这就是,第一,能够掌握朝廷的所有权力,让皇帝变成可有可无的傀儡;第二,皇帝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反抗权臣逼迫的实力,尤其是军队,而且主要是宫廷禁卫军;第三,要掌握足够数量忠于自己的军队,以保证对其它反对势力的威慑和镇压能力。

这是一个权臣必须做到的,司马懿更为厉害的,就是培养了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权臣,最后他的孙子还当上皇帝。

我们要和知道曹操是一名权臣,他是通过他的儿子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司马懿也学习曹操,学的很像很成功,最后也是学习曹家篡位。

实际上,司马懿家族一直都很厉害,不是说司马懿是第一代,他的上一代,上上一代都很厉害的,

他的司马家族汉末时已经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地区豪族,当年他们的先祖司马卬跟随着楚霸王项羽一路东征西讨最终被封为殷王,在河内创建都城。

司马懿的爸爸司马防是汉朝的京兆尹,这个官职可不是小职务,大家就知道司马懿的爸爸有多厉害了。所以说司马懿成为权臣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

是的,天下都认为很简单,实际上他们是通过三代乃至五代才取得这样的成就,刘邦说到,不像朱弟你我这样,全靠自己的奋斗!

曹操知道司马懿有能力,就封以重官,但是曹操而已发现司马懿心中有宏图大志,有和自己一样的能力和心机,曹操便开始对司马懿进行提防与疏远。

不过曹操的良苦用心并没有被儿子曹丕所注意,因为司马懿觉察到曹操对他越来越疏远以后,便主动开始靠近曹丕。这是司马懿翻本的机会,最后就是靠曹丕成功上位的。

后来曹操去世了,他在曹丕魏国的储位之争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样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官至宰相。曹丕活了四十岁就死了,司马懿身体还很硬朗,在司马懿担任辅政大臣期间,更是将自己在军中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在曹休死后司马懿更是通过南征北战扩大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这就是抓军权,司马懿知道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是的,军队在哪个人手中,他就是实际上的统治者,刘邦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就杀掉很多有兵权的韩信、彭越等将军。

司马懿算是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他也是垂垂老矣,只能把任务交给儿子司马师。

司马师也是个权臣,他有司马懿年轻时的影子,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就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接替了司马懿的辅政职位。

司马师首先在政治上,看出来曹芳想要拔出司马家族的计划,并且率先出击将曹芳所倚重的大臣全部杀死并且废除了曹芳,改立比较软弱的曹髦为帝。

司马师在内政上,司马师创建了全新的官员任免体系,虽然确实起到了选拔贤才的作用,但是选拔出来的贤才大部分都是忠于司马家族。

可惜的是,司马师也早早去世了,这样又留给了司马昭,司马昭得到权力以后又将整个魏国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中,他首先平定淮南的叛乱,然后又灭掉蜀汉政权,随后又杀死曹髦另立曹奂。

这就为后来儿子司马炎篡国建立了一个好基础,我们可以发现,司马家族并没有选择在一个政权的末期开始窃国,而是在魏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酝酿计划。

同时也可以看出,司马家族的篡位是依靠在大家族的支撑下通过不断掌控军事力量来实现的篡位。

这里要说一句,司马家族不该弑君,即使篡位,也要保留原有的皇帝,在司马昭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权臣能够在天下人面前公开表现弑君,充其量也仅仅是下毒、暗杀这种背地的勾当,可是司马家族就开始了,这是个不好的开端,也为他的后代和以后的皇帝篡位开了一个坏的模式。

司马家族是三代都是权臣,也是一个新的创举,后来还夺得皇位,真是不简单,朱元璋说。

简单说的说说东吴的权臣诸葛恪,诸葛恪算是一个时间很短的权臣,他的出身也是很好的,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这个孩子小时候就很聪明,诸葛瑾之驴就是出自诸葛恪的。

诸葛恪是应该比较强硬之人,怼人是他最拿手的事情,这里不多说了,朱元璋说。

诸葛恪有这么好的家庭条件,他的仕途平坦,一路官至丞相,并在孙权病危之际成为托孤大臣之首。

托孤大臣是一个很大的权力和信任,说明诸葛恪在孙权的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也说明他在吴国地位非比寻常。

在成为托孤大臣之首后诸葛恪权欲爆棚,在取得东兴大捷大败魏军后,诸葛恪被吴主孙亮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丞相、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此时的诸葛恪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独霸朝野。这就是权臣的象征,这个时候的诸葛恪越来越没有人管了。

公元253年诸葛恪不听众大臣劝阻,像他的叔父诸葛亮一样征兵二十万伐魏,这样导致民心骚动,结果是吴军大败,这是对诸葛恪最大的打击,这个人一直是顺风顺水,这样的打击过后,诸葛恪愈治威严,动不动就对人横加责备,觐见他的人,个个屏息敛气。

就连自己身边的人,诸葛恪都不再相信,他常常改换宿卫人员,草木皆兵。当时他的对手孙峻利用诸葛恪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的机会,说他想制造叛乱。与吴主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将诸葛恪杀死,一代权臣就这样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这就是权臣诸葛恪的下场。

诸葛恪没有他叔叔诸葛亮的本事,还想学习诸葛亮,真是愚蠢,死有余辜,刘邦说。

还有一个权臣就是孙綝,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皇族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这个人和另一个与权臣孙峻为同一祖父的从兄弟。因为孙峻在率军北伐曹魏途中过世,将后事托付给年仅26岁的孙綝。

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最高的权力。

孙綝掌握权力以后,吴帝孙亮已经开始亲政,后来孙亮与孙綝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后来孙琳召集群臣宣布废掉孙亮,群臣十分震惊,无人敢违抗孙綝的命令,后来孙綝立孙权六子琅邪王孙休为皇帝。

孙休即位后,他则下诏封孙綝为丞相大将军兼领荆州牧。孙綝之弟孙恩被封为御史大夫、卫将军,孙据为右将军,二人皆封县侯。孙干为杂号将军、亭侯,孙闿也受封为亭侯。孙綝一门五侯,而且皆掌管禁军部队,权力远远超过皇帝,是东吴的大臣中一直以来未曾出现的事情。

孙休登上帝位后,深知孙綝权倾朝野,尾大不掉,因此对他时刻提防,后来孙休怕孙綝会作乱犯上,孙休与张布和丁奉商议后决定在腊祭之日设宴来谋杀孙綝,后来孙琳去参加宴会,在宴会上孙休杀死孙琳,一个年仅二十八的孙琳早早陨落。

这就是权臣的下场,像司马懿家族这样的权臣有好下场的不多,诸葛亮的下场算是好的,因为诸葛亮聪明绝顶,刘邦说。

是的,诸葛亮也是权臣,一个都说好的权臣,也真不容易,朱元璋说。

三国的权臣就说到这里吧,明天接着说两晋的权臣,他们也是有点意思的。

好的,朱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