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8章 国赖长君【1 / 1】

泰迪和布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八月底的北京,已经开始足够的冷,也有不少人染了风寒。汪瑛从酒楼离开之后便去了药店,既然要去看望病人,总是要带些药品去。可郕王只告诉了他胡尚书身体不适,却没有说具体的病症,只好当成是风寒买了一些温补的药。

到了胡府,汪瑛递上了自己的名帖便在门房等待,这位老尚书无论是官位还是资历都远在自己之上,这次来还是对人家有所求,客气一些总是没有问题的。胡家也不会让这位监国的老丈人兼锦衣卫指挥使久等,很快就有人出门来接待。

“指挥使大人,您来府上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卑职好提前迎接。”来人是胡尚书的儿子胡长宁,因为父亲的关系,得了一个锦衣卫南镇抚使的官位,也算是锦衣卫的高层了。

汪瑛执掌锦衣卫的时间并不长,但好歹之前挂名指挥同知好几年,对这位跟自己差不多大的镇抚使并不陌生。虽然是靠着父荫上位的,但这个“官二代”的能力很强,坐在这个专管锦衣卫内部检查的南镇府使位子上,将锦衣卫上下监管得相当不错。而且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即便是上一任指挥使马顺仗着王振的权势,把各个重要的位置都换成了自己的人,也没有敢动过胡长宁。

“长宁啊,监国郕王殿下听说令尊身体不适,特地让我来看望看望大明的柱石来了。”说着便将手上的珍贵药材递给胡长宁身边的管家。

恩?我父亲身体不适?胡长宁有一些懵逼,自从前天父亲当着自己的面参与打死了自己的前任上司马顺,回家之后就一直在练习太极拳,很有些期待下次武林大会的意思,一点也没有看出有病的样子。不过既然指挥使大人这么说了,自己也不好纠正,就带着汪瑛向正堂走去。

“锦衣卫指挥使竟然亲自上门,难道是追查王振余党,查到了老夫的头上?”说话的便是当今大明的礼部尚书胡濙。

论起官位,他不算当今朝堂中最高的,但要是说起人生的传奇,却绝对是第一。胡濙出生于洪武八年,比当朝另一位老尚书王直还要大上四岁,而且据传胡濙一出生便是一头白发,直到满月之后才渐渐转黑。建文二年,胡濙二十五岁便已高中进士,这在“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明朝,绝对可以说是少年得意。不过很快天下就换了主人,新皇帝朱棣对这位前朝的进士格外信任,交给了胡濙一个非常独特的任务,那便是四处探访在靖难之役中失踪了的建文皇帝朱允炆。自此之后,胡濙就不断地走访全国各地,就连自己的母亲去世,他都没有回家看望一眼。这一找便是十六年的时间,胡濙变成了一个年近五十的半衰老人,而派他寻访的朱棣也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就在永乐二十一年的一个深夜,胡濙敲开了非大事绝不在夜里打开的内宫门,与朱棣密谈了两个多时辰直到天亮。这次密谈的结果没人知道,但从那一天开始,已经近二十年没有做过京官的胡濙便当上了礼部尚书。二十六年来,皇帝都换了四个,他还坐在这个位置上。

面对眼前这位五朝老臣的调侃,汪瑛倒是不太意外。胡濙执掌礼部二十多年,但年纪越大却越不讲礼,好像真应了他出生时头发先白后黑,有一些返老还童的意味,也正因为这个,他在朝堂中还有个“老顽童”的外号。

“尚书大人说笑了,您前天在朝上的拳脚大家可是都看到了,查王党怎么也查不到您的身上。这不是中午郕王跟我提起,说您老身子不适,让我代他来看看您。”汪瑛冲着老尚书施了一礼,然后在胡长宁的接引下坐到了下首的客位,胡长宁则站到了他家老爷子的身旁。

听到这话,胡濙也楞了一会儿,然后便开始咳嗽起来:“唔,年纪大了,不中用喽。也就郕王殿下还惦记着老臣,我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找个郎中来替我看看。”

见胡长宁还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老人家就走了过去,在他的腿上狠狠踹了一脚:“逆子,让你去给我找个郎中去没有听见吗?”

看到胡长宁一瘸一拐地走了出去,胡濙用苍老而睿智的目光看向了汪瑛:“郕王殿下就只让你来探病,没说点别的?就比如后天的议立新皇的大会?”

这话一出,汪瑛差点连手中的茶碗都端不稳,这件事情虽然已经定了,但当着自己这个外人,就这么说了出来,还是不得不佩服老人家的胆子真大。

“就这么扭扭捏捏的?再不说你就回去吧,老夫还要回房养病呢。”胡濙转身就准备离去。

“别介啊。郕王殿下派下官来,其实还是有要事要跟老大人相谈的。”汪瑛见胡濙做事说话如此直爽,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把会昌侯捏造谣言的事情说了出来。

“太后此举虽然有些卑鄙,但也是为了大明的正朔。皇长子朱见深是当今皇上的嫡长子,宣宗的嫡长孙,仁宗的嫡长曾孙,太宗的嫡长玄孙,当今天下确实没有身份比他更加贵重的了。”

汪瑛一脸鄙夷,呸,你个老匹夫也配说嫡长继承,当年是谁帮着庶子朱棣到处追查太祖嫡长孙朱允炆来着?但是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哎,我只是担心,太后并非是为了大明,而是为了她自己。皇长子年幼,若是即位,太后必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大明诸事将决于妇人之手了。汉朝时,王政君可就为了自己能够垂帘听政,故意立了年幼的汉平帝即位,可最后呢?”

王政君是西汉末年最有权势的女人,也亲手将这个帝国送上了绝路。在汉哀帝病故之后,为了自己可以掌控朝政,故意立了年幼的汉平帝,自己当了太皇太后,成为帝国实际的掌舵人。在她执政期间外戚势力疯狂发展,王家子弟纷纷入朝为官,她的侄子王莽便是在这段时间彻底掌握了朝局,并最终篡夺了皇位。

胡濙是进士出身,对于各朝历史自然了如指掌。汪瑛所说王政君之事虽然与现下并不完全一致,但所言之意却有一些道理。而且,现在大明的处境比起汉平帝继位之时更加凶险,立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当皇上确实过于儿戏。朱家的天下是太祖太宗一枪一刀打下来的,要是就这么葬送在外姓妇人之手,自己泉下要怎么去见太宗皇帝。

但毕竟在官场混了几十年,早就过了凭一腔热血就抛头颅撒热血的年纪,不见点好处怎能轻易站队:“郕王就没说点别的?”

见胡濙眯起眼睛看着自己,汪瑛心领神会:“郕王殿下说,老尚书执掌礼部二十余年,也是时候再晋一晋位了。而且大事能成,卑职也就不方便再做这个指挥使了,总要有年轻人顶上才好。”官场的话不会说的很明确,但这个汪瑛说的这个话就已经承诺了胡濙一个一品的官位,和胡长宁的锦衣卫指挥使之职。明朝之时,六部尚书也只是正二品,再往上的一品官都是一些荣誉官职。其中太师、太傅、太保是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是三孤,从一品,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能活着受封三公或者三孤绝对是作为臣子最大的荣耀。

“倒不是别的,实在是国赖长君啊。”得了承诺,胡濙微笑地端起了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