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落旧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季终于说到了正题上。
闻言的苏国公自然是开心,浙国公脸色僵硬了一下,可是边侧的闽国公无咎站起来举出一块玉:“汉王愿意拉我们这些边陲小国一把,我等岂能不知所谓!这是我闽国的玉圭,还请汉王收下,凡是用得上我闽国的地方,闽国上下,绝不推辞!”
玉圭!!!
不少在场诸侯脸色骤变。
这可是镇国之器,也是身份象征,岂能随便给。
刘季也微微诧异。
玉圭并不在他制定的华夏玉器制度里面。
玉圭制度,是南边十七国或者说是有巢氏们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周礼时期规定那般,而是一个部落酋长的权力象征。
手持玉圭的有巢氏酋长,拥有对本部落族人的审判、调令的权利。看書喇
这是祖宗的传承,也是法统的认可。
闽国献出玉圭,意味着闽国公要交出闽国的法统,或者说闽国甘愿成为汉国的附庸。
“此物太过重要,还是不能随便接受。”
“汉王!”闽国公无咎走出来,上前递上玉圭道:“此物,对于我等志于入华夏的边陲小国而言,只是过往的象征。华夏的礼制,有玺、壁、琮、珏、环、琥、璜、璋、刀、戈、钺、戚等等不胜枚举。我等为华夏天子册封,自有法统,以玺传国。这圭,只是我等旧制,与今世所行而言,只是一个旧时代的念想。
而今,我等国人还认可此物,那么就该用此物,来让国中之人有所约束。
想要指挥他们,此物最妥。”
闽国公无咎出来就一通据理力争。
事实上,华夏这边的玉器礼制,主要是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发展出来,然后刘季照着记忆慢慢搜罗整合出来的。
但是那个时候,北边没有跟南边沟通,对于同样有着玉文化的东南部落,并没有太多的交流。
所以,铲形的玉器,在北方被做成了玉钺,其实就是斧头的模样。
和东南方向的修长一点的圭,变得不一样 了。
形制上的区别,导致了圭没有出现在这个版本的华夏礼制里面。
所以闽国公无咎跳出来,主动献上玉圭的目的也很简单,换取刘季的信任,同时让刘季对他们进行技术的传授。
至于最后刘季会不会用玉圭来控制他们的国家,反正他闽国无所畏惧,因为冶城太偏荒了,当地加上奴隶也就万余人在闽江开垦,为了这个万余人而主动兴兵数万南下,实在划不来。
但无咎不想脱离华夏体系,因为北方的技术,是南边封闭几百年都不见得能发展出来的。
所以,送出一个象征意义的玉圭,换来刘季的青睐和感念,怎么算都是一笔核算的买卖。
了不起就是说旧的玉圭坏掉了,重新造一副新的就是了。
反正自己手中这个玉圭,也是一百年前,部落里重新打造的。
只要有威望和实力,你说什么是权利的象征,那什么就是。
“闽国公所言极是!”苏国公安泰也跳起出来,“汉王,还是收下吧。我苏国,也愿意奉汉国为东南调停者,否则在这么打下去,只怕有人会破坏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宁生活。”
浙国公巫剌脸色难看。
他是有巢氏的巫师一脉的实际掌权者,所以他控制了会稽,控制了有巢氏的祖地(河姆渡、良渚一带),将王族的苏国公赶到了北方姑苏去。
两国争夺太湖的更重要原因不仅仅是捕鱼权,其实还是苏国想要抢回太湖边上的良渚城的缘故。
但现在,自诩有能力重新一统古老的有巢氏世系的浙国公,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北方的华夏人的入侵。
虽然,这群华夏人,尤其是汉国,自称是有巢氏北部分支燧人氏融合之后的血脉,不断推行华夏世系融合的言论,并且还有强大的武力跟先进的技术,一点点蚕食了他的希望。
但他还是不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华夏人的伸手。
可是,伴随着他这段时间的开拓,以及控制了几千年 古国的发展,外加汉国的水利技术普及,尤其是运河技术普及,让他一边跟苏国打仗,一边对内梳理河流,愣是在这几年时间,发展出了百万亩的水田。
这可是千年来,有巢氏数十代人共同开发的结果,却被他趁机吃了个爽。
国力大增,自然野心十足,所以不管是苏国还是南迁的闽国,亦或者边侧已经跑到江西的赣国、饶国,只是想了一下之后,就立刻做出了决定,将随身携带的玉圭拿出来,一并献上。
他们也不想,被排除在华夏的体系之外,毕竟汉国真要对他们动手,还是很容易的。
刘季也没想到,他只是想着安抚他们,顺道同化他们而已,闽无咎居然这般快的给了信物。
只是刘季有点看不懂了。
依照地理走向来看,浙江可通不了闽江,他凑什么热闹?
难道浙国有意对他出兵?
不应该啊。
闽国那块地,浙国出兵做什么,他连自家的群山内的部落都没搞定……
“汉王就收下吧。不然,我们也不知道运河得到什么时候才能挖通。华夏的货,又得多走多少海,沉了多少船,才能到我们百姓手中。”
闽无咎继续稳定输出。
交流是他看中的,如果能开通运河,那么从长江出海南下,就会变成从浙江出海南下,中间少了几百里,就能少几百里的风浪侵袭。
这对于抵达闽江开发的闽无咎来说,更是极大地安全保障。
至于浙国答不答应。
关我屁事,你不答应,我走海,然后去找汉国、苏国、饶国等国出兵干你就是。
汉国这么强,你该不会真的以为自己无敌吧?
闽无咎的算盘很清晰,反正轮不到他出人出力挖运河,能白嫖岂能不要?
就这样,被逼得骑虎难下的浙国公巫剌,只能站起来说:“如此,自然是好。只是不知汉王,可否等个几年,再制定运河的开挖,毕竟我们还是要先梳理一下国内的水渠。农事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