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玉郎看着陈念莞送到屋子里头给自己用的笔墨纸砚,愣怔了许久,才拿起砚台,倒水磨墨,摊开纸笺,一笔一划草拟自己的雇用契书。
其实,他并不太记得以前的事情了。
不知道是因为头部受了重伤,还是因为海礁村被泛滥的海水淹没,失去所有亲人打击太大的缘故,他对于自己以前做过什么,去过什么地方,全都忘了。
知道自己叫张玉郎,还是在随身带的一张路引上见到的名字。
见到张玉郎这三个字,一些迷迷糊糊的事就如风一般灌进耳朵里。
张玉郎是海礁村人,家里原本有阿爷阿奶,一双父母,两位叔叔嫂嫂,一位长兄,两位弟弟以及两位妹妹,可他们都死在了海啸里。
而他记得自己还有一门亲事,在抚宁县,周家。
所以失去所有亲人,失去家乡后,他记着自己只能来抚宁县投靠未来岳家。
怎知道,自己与周家的那门亲事却原来不作数了。
被周伯父丢到大街上时,他见到了这位陈四姑娘。
模糊的记忆里,他似乎见过她。
他认识她吗?
他于是向她求救,可没料到她竟然转头就走,而那一刹那,他脑海里有个声音告诉他,她认识明海大师。
明海大师这个名字在冒出来后,他马上就多了一些记忆,零零碎碎地涌出来,没来得及分辨,他就跟她喊出了那句:“明海大师曾经说过……”
其实说过什么,他也不知道,只是,她既是与明海大师认识,他就将明海大师的名字抛出来,看看能不能吸引她的注意,想让她救救自己。
见她决然要走,他以为事情无望,怎料,她居然去而复返。
原来他当真成功地用明海大师的名头挽留住了这位姑娘。
可如何解释他与明海大师的关系?
他一个海礁村的农家弟子,能与那名闻遐迩的大师牵扯上,用何种借口她才会信服?在脑海里搜刮明海大师的资料,少得可怜,唯有嗜食鱼类馔食这一点,或许会与海礁村的张玉郎产生联系。
他这般解释,见她信了,顺势就装着饿晕过去,成功赖上她收留自己。
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见过这位陈姑娘?
明明她表现得并不认识自己,那是自己见过她,印象深刻,所以留下了记忆?
明海大师的事也奇怪。
为何他会觉得,他跟明海大师相识呢?他明明,记不起任何关于明海大师的事,却始终觉得这个人对他来说很重要!
张玉郎幽幽叹了口气,在太阳穴上按了按。
幸好,如今自己算是在陈家找到了落脚点。
做伙计,就做伙计吧!
这比宿在城隍庙要好!听说那城隍庙其实是个破庙,到那投宿的,除了无家可归的人,最多的就是乞儿!
留下来,起码有地儿可住,亦解决了口腹之欲,至于将来的事,只能从长计议。
张玉郎将契书很快写好后,定了期限一年,签署后交与了陈念莞。
陈念莞看了一遍,见那上头的字写得行云流水,遒劲清峻,对这位张玉郎的印象有好了几分。
不仅人长得好,连字都写得这般好,是不是文章也做得特别好呢?
陈念莞将契书签了递回给他,张玉郎妥善的收了起来,才道:“陈姑娘,我给那家畜盖棚屋用的板子,是从隔壁木匠赊的,你看?”
那几块板子是赊的?陈念莞愣了,而后想想,不对,他什么时候认识隔壁的木匠的?
她跟阿娘住进来两个多月,都不曾跟左邻右舍打过交道,根本不知道邻居之一是木匠!
原因自然是有花婶子的前车之鉴,陈念莞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更何况自己一家都是妇孺,在不了解人品的情况下,省得跟人打交道打出麻烦来,再加上自己出摊作息跟邻居完美错开,所以至今还不认识自己的邻居。
或许旁人会觉得奇怪,但在现代租住在外头连左邻右舍都没见过面的陈念莞觉得很寻常。
现在既然张玉郎这么说,于是问过赊了多少钱银,补了银子给张玉郎让他去给隔壁邻居道谢时,多问了一句:“那位木匠平日是自己接私活还是在木匠行工作?”
“何叔是在巧木行的老师傅。”
还真是巧了。
陈念莞想到给自己订做出摊车的木匠也叫何叔,也是巧木行的老师傅,于是跟着张玉郎第一次到了邻居家,敲开门一看,嗯,来开门的伙计有点眼熟,再进去庭院里,见着满地都是木屑木板,一旁还有新做的不少桌子椅子板凳。
敢情这何叔将自家搞成了工作室,领着自己的几位徒弟正在赶活儿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