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一章一家人【2 / 6】

卞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着躺在竹床上脸色苍白的父亲,王正轻轻叹了口气,“爸起来吃东西了。”

王爸吞咽了一口蒸鸡蛋,叹道:“真好吃啊,你妈怎么舍得?”

“以后我当家。”

王正继续用勺子喂着父亲鸡蛋羹。

吞咽下口中的鸡蛋羹,王爸看了看王正,“这家可不好当啊。”

“我知道,您放心,我能当好。”

王爸笑了笑,没继续再说什么。

晚饭是在弟妹欢快的嬉笑声,母亲埋怨的眼神中吃完的,家里吃鸡蛋的机会可不多。

洗好脚,王正躺在床上整理着思绪。

弟弟王东三岁多,,妹妹王君五岁多,两个小家伙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要小些,营养不良啊。

那自己就是十五岁,按记忆中自己没借到钱反而饿晕在草堆这件事来算,这应该是农历八二年十一月,新历就八三年了。

母亲宣云三十五岁,父亲王建三十七岁,两人看起来却像五十多的人,特别是父亲,更显苍老。

按原轨迹发展下去,过不多久父亲就没了,等父亲走后,担子就会全压在母亲身上。

那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同样挺不了两年,然后就到自己了。

感谢袁老,让自己在人均田加土加柴山一起只有八分地的地方,养活了自己和弟妹三人。

其实父亲并没有什么大病,每次看病来来回回也就是那些药,补气补血什么的。

根本的问题还是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导致的。

说到底还是得吃肉啊,与其吃那些药,王正认为,不如吃好喝好,高高兴兴的,比什么都好。

只要有钱就行。

国家已经开放了,王正现在却不能跑出去,年纪只是一方面,关键是父亲的身体,让王正不能远游。

抬头看着房顶白胶布透出的微弱白光,王正穿上衣服胶鞋起身走了出去。

也许是今天的大太阳照散了乌云,天上难得的出现了冬日的月亮,看月亮圆度,应该是十五左右。

还有十多天就要过年了啊。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

一身债务怎么过年啊?

王正苦笑了一下,男人难道就真该面对惨淡的人生?

随手在屋檐下拿了一块厚实的竹块,王正来到竹林边对着泥土翘了起来。

一种比芋头小很多倍的植物,地下同样会长芋头一样的小块茎。

当地叫做麻芋,比莲子还小些的块茎,只要放在嘴里嚼几下,不用吞下去,一颗就能让人整个口腔失去知觉。

第二章除害

山城的丘陵地形造就了无数美轮美奂的梯田。

在丘陵上的叫杠田,因为容易缺水也称为旱田,两个丘陵中间的叫沟田,丘陵多沁水,沟田自然不会缺水。

不但不缺水,而且还一直有水从田缺口流水出去,为此,在施肥的时候,沟田还必须重起一条排水沟,免得田里面的肥力流失。

王正挖了几十颗麻芋装进衣兜里面后,带上刚捡的破碗,借着月色就在附近的沟田转了起来。

月色银白,映照在平静的水面上,一阵微风吹来,吹皱了水中月,吹起了波光粼粼。

走在种满豌豆苗的田坎上,王正的心情一下就好了起来。

没多久就找到了好几块连在一起,已经犁好并耙平整的沟田。

看了看附近并没有人家,估算了一下,六块连在一起的沟田有十来亩的样子,这在丘陵地形来说已经算是难得的大田了,王正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没怎么使用农药,也没有电瓶等高科技的年代,田里面的生态非常好,薄薄的一层水能看见大大小小的鲫鱼在游动了。

把破碗拿出来,估摸了一下田的大小,王正放了六颗麻芋进碗里面捣碎,然后放入干泥巴进去继续捣。

直到麻芋的汁液与泥巴彻底融合后,王正再抓起泥巴一边揉细均匀的一边往田里面撒。

下好麻芋,洗手的时候顺便使劲搅动几下好让麻芋的药效尽量铺满整块田后,王正才起身回去。

现在王正所处的地方还没有通电,家里连手电筒都没有。

回到家后,王正只好用干竹篾绑了一个火把。

响动声惊醒了家人,王妈问道:“你大晚上不睡觉干嘛呢?”

“做个火把照点黄鳝。”王正一边在灶里引火,一边回道。

“毛病,那么冷的天,照什么黄鳝?”

没有理会母亲的责备,点燃火把,王正拿了一个水桶就准备出门。

这时妹妹君宝跑出来小声喊道:“哥,我跟你去,我帮你提桶。”

本想训斥,可看着火光映照下,妹妹希翼的眼神,王正点了点头,“把鞋穿上,背上竹背篼,动作快些。”

王正大步向前,王君在身后背着背篼小手抓着两根背系,小跑跟着,“哥,干啥让我穿鞋啊,我不用下田吗?”

“不用,在边上看看就好。”

“哦。”参与深度不足,王君有点失落。

来到田边,王正弯腰看了下田里面的情况,泥鳅黄鳝已经跑出来,鲫鱼也浮在了水面上,冬天的鱼不爱动弹,就是放水也不怎么跑。

不过由于时间不长的缘故,都还比较鲜活。

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如果真等死了,就不值钱了,虽然这样难抓一点,可王正不缺这点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