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7章 张良劝谏【2 / 2】

大铁山的鹈殿丈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了控制民众,秦国在全国首次推行连坐制度和告密制度。

一人犯法,家人邻居也要去坐大牢。

鼓励告密,不独邻里之间,同床共枕的夫妻也负有互相告密义务,知而不报,也是犯法。秦国就成为一个有悖人伦的特务国家。”

“卿,所言甚是。”胡亥肯定地看着张良点了点头,并示意其继续讲下去。

“还开创性地实行’愚民政策‘,因有人言,’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民愚则易治也‘、’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去秦国考察过的荀子就说,秦国由孝公到昭王四世,君臣唯知’以力兼人‘,受害的首先是秦国士民,普遍畏惧权威,尽管人人都有’离心‘,却听从当局驱使,充当对外攻城掠地的工具,’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

对外,秦国更为残暴。它把汲取的国家资源充当军费,用来养兵,而全国升官发财的唯一标准就是:军功。即使是贵族,没有军功,便降为平民。”

张良神色郑重地对着胡亥讲道,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所言。

胡亥则身子略微前倾,目光炯炯地盯着张良看,眼中满是求知欲。

张良见此,继续说道,“军功的评价标准是人头数量,秦国称之为尚首功。”

“秦国用军功计爵,不是新鲜,但用人头而不是土地人口来衡量,确是开创性的。”

“齐国人鲁仲连对秦国的经典论述,’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秦国,抛弃礼仪而崇尚斩首战功,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把百姓当作奴隶来使唤。若是旧国之人,怕是宁愿自缢,也不愿成为秦人。”

“秦国,就是一座农场和军营。在这种体制下,灭国无需任何理由。只要秦王一声令下,军队便猛兽般地扑向敌人,去实现自己的升官发财梦。”

“秦国的军队,几年不打仗,心就痒痒的。相邦吕不韦曾想减少秦国的杀戮,大修内政,樊於期就来请战,说士兵们好些时间不打仗,都嗷嗷叫呢。”

张良说到这,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但他接着对着认真听其所言的胡亥说道,“所谓救苍生于倒悬的顺应民心,不过是用高尚目的来掩盖血腥手段罢了。手段本身就是目的,为了打仗而打仗,为了杀戮而杀戮,为了统治而统治。”

“所以,秦国打仗,战功卓越。从商鞅变法之年到秦完成统一,秦国共发动了52场战争,并取得了其中的48场胜利,胜率九成”

“但是,这些战争都是灭绝性的。’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不仅将敌人斩首,而且士兵为了扩充军功,连百姓也不放过。”

“光是根据有数字记录的战役看,秦国就斩首了差不多180万人,其中死神白起一人就超过100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秦初,全国人口4000万,秦国的斩首数量至少是这个人数的百分之五,每20人就有1人被砍头。”

“特别是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但不是活埋,而是斩首。白起’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在如今的邯郸郡有近500个尸骨坑,尸体皆是残缺不全。

“斩首45万赵军,当年的秦国总人口500万,赵国300万。所谓’虎狼之秦‘,不是指军纪严明,而是确为食人之虎。”

“这就是秦国的内政外交,它是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极其野蛮。这种看法,并不是臣一家之言,而是普遍的共识。

秦朝若是灭亡,没有一个人会对之表示惋惜;假设臣是后世文人,对秦国体制的态度,要么是反对,要么是回避,不会赞成。”

“有人言,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就是文人对秦的看法。”

“所谓的秦制有效,说穿了就是君子斗不过小人,文明人斗不过野蛮人,选择手段的人斗不过那些不择手段的人。”

“结束战争后的秦国,苛捐杂税的弱民、焚书坑儒的愚民、恐怖主义的刑罚,一个都不少。整个秦朝,成为一座大监狱、大农场和兵工厂。至于人,就是没有思想意识的机器,只有如履薄冰地服从。”

“有人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就是说,在秦朝,囚徒多得堵塞道路,牢狱繁华得像闹市。”

“陛下,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直接原因就是在赶赴徭役的路途中,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就要杀头。足可见秦法之残酷。”

张良一口气说完一长段话,有些气喘吁吁地看向胡亥。

“那么照卿之所言,我大秦该如何?”

胡亥心中对张良的一番话,十分震撼。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

张良所言,很多来自于司马迁所记载的《史记》,以及后世文人的评判。

张良的一番话,让他顿时内心惶恐而清明。

“陛下,臣昧死言,大秦如今战乱不再,国家统一,应当废除军功制,推广儒学,发展科举。改善民生,缓解弊病。

陛下初上位,废除连坐虽一时弊大于利,但长久而言,从大局而看,是好的。”张良硬着头皮对着胡亥拱手道。他心里也十分忐忑,他摸不准二世的想法。

谁知,胡亥闻言,缓缓开口道,“那就依卿所言,废除军功制。推广儒学,发展科举,改善民生。”说完又无比诚恳地对张良说道,“卿,朕封你为郎中令,日后负责议论朝政;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供奉宫廷;以及担任期门,并管理羽林等禁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