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0章 力排众议【1 / 1】

皖南布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header>第20章 力排众议</header>坐在一旁的首辅张居正小声向徐征建言:

“皇上!此人的试卷老臣看过,通篇没有一句孔孟之学;这倒也算了,关键是其全篇都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屡出离经叛道之言!他可万万不能被评为状元啊!”

“首辅大人言之有理啊!”

“皇上,首辅大人老成持重,所言不可不听啊!”

徐征一听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你们这些老古板,占着茅坑不拉屎还编排他人!为了实现自己复兴大明王朝的伟大志向,为了扭转中国在最近几百年来衰败的历史,自己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力挽狂澜毫不退缩!

想到这里,徐征拍案大怒道:

“尔等还是国之重臣呢,一个个简直尸位素餐!哪朝哪代不改革?不改革还能发展吗?不改变连维持都做不到!你们都是士林大贤,商鞅变法、孙武变法、孙膑变法、伍子胥变法、魏武子变法、曹操变法、王安石变法这么多著名的变法你们难道不知道?哪项变法不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拿张阁老来说吧,你不一直也在大力推行改革吗?为什么会去反对比必要的改革建议?”

大家面面相觑,都羞惭而退。徐征正暗自舒了一口气,忽然一阵狂风刮过,赵笙箫的冠帽正好被吹掉,一头秀发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这下子舆论大哗。大家都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都拼命地叩首谏言,说千万不可录用女性为文状元,因为这种现象有史以来就没出现过!

徐征闻言怒不可遏,差点一把掀翻了龙案;只听他破口大骂道:

“尔等全都是乌龟王八蛋!亏了尔等还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难道不知道妇好统兵、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萧太后南征、梁红玉击鼓等故事?妇女能顶半边天,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朕选拔贤能只看德才,不看性别!”

徐征真是急了,一急之下居然把“妇女能顶半边天”这种当今社会的革命口号都说出来了;不过好在革命口号朴素易懂,因此朝堂大佬们倒也能听懂。

大家闻言都自觉理亏,一个个雅雀无声。赵笙箫终于成了这期大明皇朝的文状元。

“文状元”自然就是文曲星了;赵笙箫披红挂绿骑马游街,很快就震动了古老的大明。

毕竟有史以来虽然出过女皇帝,但还真没出过女状元啊!

徐征对这位老情人同时也是新科状元寄予厚望。他一反常态没将其分到翰林院担任编修去修史书,而是将其调入尚书房任御用大学时,充当自己的秘书长,随时参谋建议。徐征曾私下找到赵笙箫,语重心长推心置腹道:

“阿箫,我对你可是寄予厚望的,也顶住了很大的压力!宰辅张居正老了也保守了,他早晚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到时候我准备让你上;你可一定要尽快成长起来,可千万不要辜负了我的厚望!”

“好的,皇上哦不,是阿、阿钧!”

赵笙箫不由得羞红了脸。

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公开——在极度提倡“礼法”的大明皇朝,两人的关系是很难被暴露在阳光下的。

徐征的这把“沙子”掺得果然高明。在“少壮派”赵笙箫的精心谋划下,徐征很快就推出了一项重大举措:那就是改革藩王制度。

这可绝对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当年徐征的安徽老乡朱重八同志八辈贫农出身苦日子过怕了生怕自己的儿孙吃不饱穿不暖因此大封藩王,政权军权一把抓,为此不惜杀了几个有识之臣;结果导致后来产生“靖难之役”,自己的儿子夺了自己孙子的大位。藩王们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连出封地都是死罪一桩(这真是超级讽刺),其实都成为了高级囚徒。然而大明王朝也付出了异常沉重的代价:老朱家的亲戚可都是有爵位的,而且俸禄不低,就连最低级别的辅国将军的俸禄也远远超过当朝一品大员;大家伙窝在家里本就无事可干,为了多拿钱就可了劲地生(反正男人不必承受十月怀胎和分娩之苦)。近十代下来,这“吃皇粮”的已经达到了好几万人,严重地拖累了大明王朝的经济发展。再不改革下去大明王朝肯定要垮!

赵笙箫不愧是新科状元,她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重中之重。她及时向徐征建议放开“禁足令”,断绝朝廷供养;为了稳妥起见,赵笙箫还特地提出设立三年的过渡期,这三年将逐步减少对这些皇亲国戚的供养,实现“软着陆”。

徐征闻言很是赞同,于是乎便将其拿到朝会上讨论。

果然不出徐征意料,反对的势力十分强大。朝廷里不少高官都是皇亲国戚,平时就是不干事都能拿上不菲的俸禄;如今要断掉他们的“铁杆庄稼”,难度可见一斑!

何况先帝明成祖朱棣早有遗训:藩王无诏命不得私自出封地,否则立斩不赦!大明王朝是个非常讲究“孝道”的王朝,因此这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朝会上徐征苦口婆心,告诉大家如今大明王朝的财政已面临枯竭,长此以往会国将不国;而且不劳而获有损社会公平,容易激化社会矛盾,酿成民变。

关于先帝明成祖朱棣的那道著名的遗训,徐征更是嗤之以鼻。他说我们孝敬祖宗并不代表万事皆听,那无疑是十分迂腐的;更何况那道遗训本来就有致命的“硬伤”:朱棣本就是靠藩王造反才当上的皇帝,颁布此遗训岂不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自己狂扇自己的大嘴巴子?

终于,这个重大的变革得以实施。

紧接着,赵笙箫又马不停蹄地推出自己的第二项建议:那就是改革兵制。

大明王朝在兵制上完全继承了大元的那一套,大搞“府兵制”、“继承制”。军户们父退子继,“铁饭碗”世代流传。

这其实导致了一个十分严重地问题:那就是兵员质量先天不佳,征兵工作缺乏竞争性;这也是大明王朝中后期经常吃败仗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军户待遇低下疏于训练,因此不仅大量逃亡造成部队里“吃空饷”现象泛滥成灾,而且更近一步造成兵员质量低劣。

徐征听了后也大有同感,于是乎便下令解散全国所有军户,所有“军户”就地都变成了“民户”;同时实行“精兵”政策,裁汰冗员,提高士兵待遇,大力加强作战训练。当然了徐征是一位很是成熟的政治家,因此他所推行的这些政策并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而是分三年、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稳步推进和完成。

俗话说得好:国无工不强。大明王朝还是小农经济,徐征对此忧心忡忡。为此徐征很快又发布了如下圣旨:

一、各级政府出台政策,全方位扶持、鼓励工商业的发展;除了对盐业、烟叶实行政府专营专卖外,其余行业一概对民营资本完全放开,政府不直接参与。

二、对政府主导的矿山实现分步清退资本,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大幅降低工商业的税率,所有税款全部进入国库。

三、稳步推进改土归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尽量营造和平的环境。

毫无疑问,这三项政策也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最大的阻力是关于“铁业专营”的问题——朝廷重臣们几乎都一边倒地认为自古以来都必须“铁业专营”,否则就会出大乱子;还有人举出大元“二人合用一把菜刀”的例子。徐征不觉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