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布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header>第22章 有条不紊</header>钱大勇闻言半信半疑。徐征喊来赵彪小声说了几句,赵彪衔命而去。
过了大概半柱香的功夫,只见赵彪一挥令旗,龙武卫的射击表演正式开始了。这只是一个“两”(明军的作战单位之一,相当于现代军事编制中的一个排,一般为四十人)的火器射击表演:只见队伍排成三行——每“伍”(明军作战的最小正式单位,相当于现代军事编制的一个班,大约六个人)为一行;伴随着两长的发令,第一排率先对草靶开火,随后蹲下装弹;然后两长发令,第二排随即开火,然后蹲下装弹;伴着两长的再次发令,第三排随即开火;此时此刻第一排已装弹完毕,伴随着两长的又一次发令第一排再次开火,如此往复循环,毫无火力间歇。钱大勇兴奋得抚掌大叫:
“真乃神兵也!真乃神兵也!”
徐征也在一旁笑笑道:
“爱将,就算是拼刺朕也做了很深的考量呢!朕大搞‘三三制’,拼刺时三人一组固定搭配,一人在正面诱敌,另两人在侧后方偷袭;这样将无往而不胜!”
钱大勇闻言激动得连声大叫:
“吾皇如此英明神武,实乃兆民之幸!实乃兆民之幸啊!”
既然进入了火器时代,无疑骑兵这个兵种开始走向全面没落。徐征顶住压力,大规模裁撤骑兵部队,进一步优化大明军队的结构;同时他还积极推动步兵和炮兵混编,大搞“集成军”。
至于大明水师,徐征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再三强调大明水师要改变“接舷战”的传统,尽快树立“远距离炮战”的新思维;战船要设立合适数量的水密仓;开火时要攻击敌方水线处;要尽快掌握多桅帆技术,确保在任何风向下都能控制战舰的航行方向!
这其实都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海战技术,徐征这个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人自然是门儿清。
望着部将们半信半疑的目光,徐征又马不停蹄搞了两场演习。海河上战舰万炮齐发,分别向两艘战舰开火;结果没有水密仓的靶船早早沉了,而设置了水密仓的虽早已千疮百孔,却还顽强浮着;在第二场演习中,被攻击水线位置的靶船很快就沉没了;另外一艘靶船上层建筑被一扫而光,反而迟迟不沉。这下子大家都服气了!
徐征进一步解释道:
“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得抓重点,打仗更是这样!对于水战,最重要的就是将对手击沉;一旦击沉,对手要么完蛋要么被俘,总之肯定是全军覆没!”
众将领听了都如同醍醐灌顶,纷纷颔首称是。
在徐征的建议下, 利玛窦很快又研制出烧夷弹、烟雾弹、火焰喷射器和水雷这三种十分实用的武器。烧夷弹中将黑火药和硫磺以一比二的比例混合,弹体炸开则会引燃四处横飞的硫磺,烧夷效果很好,且带有一定武器算得上是较低等级的生化武器了;烟雾弹则是把黑火药和黄磷以一比二的比例混合,弹体炸开则会引燃四处横飞的黄磷,发烟效果不错;而水雷则是一生铁球,内部用强力胶粘合有部分黑火药,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铁珠;它平素漂浮在水面上,被战舰剧烈撞击后会发生大爆炸,而且正好炸在战舰最为关键的水线位置上!
而火焰喷射器实际上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喷射易燃油脂,大概能喷出十米开外。这个距离在万历时期也算是不错了,在攻克堡垒时很是实用。
人天生是畏惧火的;没办法,这其实就是动物的本能。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说到底也只是动物的一种;人虽然能使用火,然而骨子里却根深蒂固地怕火。
火能让猿人实现质的跨越,却也能给智人带来巨大的灾难。难怪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盗来了天火给人间,却惹得雷霆大怒,将其绑缚于万丈悬崖之上,任秃鹫日日夜夜啄食其肝脏。
其实烧夷弹在古代更为实用。为什么呢?因为大明皇朝时的房子大部分为木质或竹质,烧夷弹打下去绝对会效果倍增!
不几年,大明皇朝国富民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天不遂人愿,此时此刻天朝东侧的岛国——日本开始跃跃欲试了。
此时此刻日本枭雄丰臣秀吉已经掌控了整个日本,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此时的丰臣秀吉羽翼丰满,开始打起了征服大陆的千年迷梦:他不断地派出战舰对朝鲜沿海进行侦查和骚扰,一时间朝鲜东、西海岸狼烟四起。
此时此刻朝鲜正处于李朝时期,国王是有名的昏君李崧。在他的治下朝鲜严重的“重文轻武”,朝臣沉迷于“党争”,人浮于事。面对着日寇的侦查与挑衅朝鲜并无多大动作,仍旧天天歌舞升平,外甥打灯笼——一切照旧。
这事儿传到了徐征这里,徐征立刻感到了不对头,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朝鲜要出大问题!日寇这些举动绝不是什么个人行为,而是战略侦查和试探,如果不严阵以待随后肯定会有大规模的战争行为!而朝鲜与大明山水相依血肉相连,一旦朝鲜有事肯定会祸及大明。想到这里徐征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他连夜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发往朝鲜首都汉城。
在国书中徐征这样写道:
近来朕偶闻倭寇在贵国沿海侦查挑衅,而尔等不以为意,朕心中实为不安。现日本已大统,丰臣小儿野心不小,此举必有大图。望君等严加整顿海防,严加防范,消弭忧患于无形。
然而李崧这位绝世昏君收到了这封国书却不以为意。他依旧歌舞升平,朝臣们依旧结党营私,人浮于事。
这年腊月二十三清晨,日寇二十万大军在主将加藤清正、副将小西行长的率领下,横渡对马海峡,疯狂进攻朝鲜釜山港。釜山港只有朝鲜老弱兵丁不到三百,自然不堪一击。日寇攻占釜山港后不加修整直接渡过临津江,进逼朝鲜王京。朝鲜国王李崧居然不发一箭就弃城而逃,龟缩到了平壤。上行下效,朝军自然望风即溃。日寇毫不放松,又很快攻克平壤,“逃跑君王”李崧又马不停蹄,进一步跑到了新义州。
日寇攻占王京之后毁坏王陵、劫持留守王子和大臣,剽掠府库,随后又攻占了朝鲜的第三大城市、战略重镇开城;不到一个月,朝鲜八道行政区就沦陷了七道。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国王李崧亲自来到北京,向徐征求助发兵支援。
只见李崧素服免冠,跪倒在朝堂之上叩首如捣蒜!只听他苦苦哀求道:
“小王悔不听陛下之金玉良言,至有此滔天大祸!现小王丧师失地,社稷已危在旦夕;望陛下大兴天兵讨伐日寇,小王当感激不尽!”
事关重大,徐征当然不可能轻率答应。徐征连忙俯身将其扶起,安慰道:
“尊王快快请起!尊王快快请起!此事你不必过于着急,容朕与群僚商议一下!”
见状李崧急了,又重重地磕了好几个头,一脸悲哀道:
“陛下,如果您愿意发兵救援,小王愿意、小王愿意将朝鲜北部国土相送!”
这个诱惑着实不小;朝鲜北部方圆千里,且与泱泱中华山水相连;朝鲜气候温润物产发达人民信奉儒学,对大明王朝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然而徐征却敏锐地感觉到:此事绝没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