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花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依据江湖传闻,明太祖朱元璋能够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除了身边有徐达、胡大海、常遇春、汤和、邓愈五虎上将外,还有一位很厉害的谋士,这个谋士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帮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朝江山后,将毕生所学写成了一本兵书,这本书的书名就是《百战奇谋》。
“请问阁下就是刘伯温的后人?”吴迪带着激动的心情向刘川风询问道。
“没错,鄙人正是刘伯温的第十六代世孙。”刘川风淡然的回答道。
听到刘川风肯定的答案,吴迪忍不住高兴的跟史大龙说,“兄弟,你这次是立了一件大功啊,下个月我加你工资。”
说完,吴迪让大家坐下来谈,还叫下人拿来一些陈圆圆最新出品的【雪糕刺客】让大家解暑。
“怎么样?两位刘兄弟,这雪糕味道还可以吧?”吴迪问道。
“很特别,不像是当代的食品,倒像是来自未来的东西。”刘川风一边吃雪糕一边回答道。
这是什么人,他的智商也太高了吧?吃一个雪糕就发现了问题?
吴迪心里暗想幸好此人到了自己这边,如果他去了敌人那边,那就是一个大麻烦了。
“你认为近年来大明与满清最重要的战争是哪一战?”吴迪问刘川风道。
“萨尔浒之战!”刘川风想都没想就回答道,果然是个高人。
萨尔浒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著名战例,是大明和后金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转折点,后金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此后不到两年就占领了辽阳和沈阳,吞并了辽河以东的广大地区。
从此大清朝开始了三百年对汉人的统治,在文化上的愚昧自大保守让我国逐渐变成了落后国家,错过了近代工业化,饱受屈辱,这场战争对我国的发展影响至今。
大家吃完雪糕,吴迪请刘川风给大家讲解一下这场萨尔浒之战整个过程。
因为这段历史,有很多个版本,各有各的说法。
吴迪是真心想见识一下刘伯温后人对这场战争的理解。
刘川风并没有推托,起身就指着地图开始跟大家讲解萨尔浒之战的起没。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后金政权。两年后宣布“吾计已决,今岁必征明”,随即下达战争动员令。
在知道努尔哈赤带领大军进逼的消息后,大明万历皇帝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讨对策。他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主帅,火速赶赴前线。当时,明军在辽东集结各路兵马达八万余人,加上朝鲜援兵一万余人,号称十万大军。
由于粮草吃紧、军心不稳,朝廷一再催促杨镐抓紧时间进兵,杨镐深知所筹粮草不足以支撑太久,只得寄望于速战速决。
明军分为四路,分别由马林、杜松、李如柏和刘綎率领,杨镐要求四路兵马做到“声息相闻,脉络相通”,向后金军发起围攻。
努尔哈赤听从明朝降将李永芳的建议,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针,对付明军的多路进攻。其战法,简单概括就是“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力图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听到这里,吴迪忍不住骂道,这李永芳对付外人不行,对付自己人倒是很有一套。)
在确定作战方针后,努尔哈赤将主力部队15万人集中在界藩山一带,先迎战由抚顺而来的杜松,而南路只派500人马防守。
努尔哈赤判定明军必由浑河经过,组织人员对浑河河道情况进行了仔细勘察,并令士卒在上游筑坝蓄水,以水佐攻。
负责西路进攻的杜松对当地地理不熟,果然被浑河阻挡。明军渡河时被后金军从上游放水,淹死数千人,大军被一分为二,火炮等重型武器也只能丢弃。
面对如此困境,杜松执意孤军深入,他留下大队人马守卫萨尔浒,自率一部兵力攻打界凡。见杜松兵力分散,努尔哈赤决定以两旗兵力增援界凡,自己则率其余六旗主力全力进攻萨尔浒。努尔哈赤认为,“此兵破,则界凡之众自丧胆矣”。
进攻萨尔浒时,努尔哈赤先令弓箭手对明军大营发射箭矢,随后指挥万余铁骑奋力猛冲。明军重型火炮都已丢弃,气势上处于下风,勉强抵抗一阵后,很快溃败。
进攻界凡的明军得知萨尔浒失守,军心动摇,此时后金援军杀到,双方激战至深夜,明军损失惨重,杜松也于此役战死。
行军缓慢的马林听闻杜松所部被全歼,胆气全无,率兵万人向尚间崖集结。努尔哈赤指挥精兵抢占尚间崖,一番激战后,大败明军。随后,努尔哈赤又挥师南下,准备迎接刘綎从南面发起的进攻。
刘綎当初在受领任务后,即带领所部由宽甸赶赴赫图阿拉,怎奈道路艰险,又遇大雪,行军速度异常缓慢。等到达宽甸富察一带时,已过数日。此时刘綎还不知杜松、马林已经战败,更不知努尔哈赤已经率重兵等候多时。
努尔哈赤得知刘綎大军到来,只留4000人马留守赫图阿拉,其余全部用来设伏。为诱使刘綎冒进,他派人伪装成杜松部下,谎称杜松已经获胜,催刘綎加速前进。
刘綎不辨真伪,以为杜松果真已经迫近赫图阿拉,担心杜松独占头功,便下令火速前进,遂全部进入后金军的包围圈。后金军自密林中杀出,明军仓皇应战,最终全军覆没。
见此情形,杨镐只得命南路的李如柏撤军。
萨尔浒之战前后不到5天时间,明军虽然兵力占优,却始终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战争结束后,明军包括总兵刘綎、杜松在内,文武将吏阵亡300余人,士卒阵亡45万余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金军仅损失2000余人。可以说,后金军取得一场完胜,明军则是一场彻底的惨败。
刘川风说完,继续跟大家分析双方指挥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比较:
在这场战争中,不得不承认后金主帅指挥出色,组织能力强,他重视情报先行、集中兵力、机动灵活、巧妙设伏等等,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发挥其快速机动的特长,使明军的人数和火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再看大明这边,真的会气得吐血,明明有很大优势却连续指挥失误。最可恶的是打仗的时候发生将帅失和、用人不当等严重问题。
刘川风最后总结说:“大明之所以输的这么惨,关键是互相不配合,没有起到联合作战的效果。”
吴迪又问刘川风如果这场战争由他来指挥会怎么做?
刘川风说:“我会收回兵权,统一指挥,集中力量打击对方的弱点。”
吴迪又问:“对方的弱点是什么?”
刘川风说:“对方是侵略者,不得民心,打不了持久战,只要断掉他们的粮草补给,他们自然就会撤兵。”
经过对历史战役的讨论,吴迪以史为镜,防止再犯前人的错。
通过这场讨论吴迪也正式了解了刘川风的能力,简单来说此人就是明朝的刘伯温。
从这天起,吴迪的身边就多了一个很厉害的军师,这个军师就是刘伯温的后人刘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