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桃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女子又是长得什么样子?高矮胖瘦如何?是孩童,妇女,亦或者是老妪?再如果她已经不在世怎么办?我要荒唐浪费十四年的时间去寻找一个,可能压根找不到的人吗?”
“所以我干脆停留在白头镇,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开了这间学堂,同时也在暗中寻找比较特殊的姜姓女子,而我这一等就等到了你。”
“或许真是冥冥中注定吧,我停留在了白头镇,注意到了承瑞。”
姜婵宁不敢相信,“师父,这只是巧合吧?”
难道自己的前世今生,真的是被安排好的?
华启阳摇摇头,“是不是巧合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已经开始改变天盛王朝的命运了。”
“秦大人说实验基地已经准备就绪,淮安府各县选出来学技术的农业官员,以及种田好手,不日就会到达白头镇。圣上的旨意也已经传到各县,到明年六月之前收获的粮食,赋税将减至一成,就是为了鼓励百姓用你的法子,这种情况下,你已经无法全身而退了。”
“再加上,淮安府实验成功,最快明年六月起,将会有各大府城的农业官员,汇集到淮安府,由你亲自给他们上这第一堂课,届时京城那边也会来人,但来的是谁我就不清楚了,至少现在不清楚。”
“师父,我……”
“你别担心,尽管去做,别的不说,为师以及整个华家都会站在你身后,甚至看在霄儿的面子上,皇家也不会为难于你。”
姜婵宁懂他的意思,与华家的牵绊始于优钵罗花令,与皇家的牵绊,始于自己救了嫡次子瑞王的性命。
“除了农事,你还想改变教育,让更多的人识字知理,用教育来强国,这个很难啊!”
古往今来,多少能读书的有多少?读出出路的又有多少?
不能读书的有多少?读了书没有出路的更是数不胜数!
甚至很多人,一门心思读书,读死书,把自己一辈子的时间都搭了进去,只为考取功名!
“师父,你有没有想过,为何这些人要跟功名死磕到底?”
“因为除了在他们看来,除了光宗耀祖,就是当官的有钱,能吃饱饭!归根结底还是个穷字!”
“世家子弟读书,为了利禄,富家子弟读书,为了功名,想摆脱铜臭味,寒门子弟读书,更是想搏一个前程,为了家人无忧。”
“每个阶段的人,读书都有自己目标,而我觉得读书不光是考取功名这一条路,想挣钱,我的旅游区立马就要招收很多的人,不光是我这里,任何地方你有一技之长,找活干更简单。”
“您不觉得这是个死循环吗?店铺招收会算账识字的人,普通百姓家里,却没几个识字的,那么店铺就招不到人,找活的人也找不到活干,你说去做苦力,可您看看,不说别的地方,就白头镇能有多少脏活苦活给人做?”
“地方产业带动地方经济,有特色人就多,人多了店铺也多了,相对应的活计也多了,而且这些活计并不需要他们熟读四书五经不是吗?”
“会一些算数,识得基本文字,就可以做一个小管事,在我看来是完全可以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生为国之根本,百姓过的好了,国家何愁不强大?”
“你若是男子,必定在朝堂之上由你的一席之地呀!”
姜婵宁摆摆手,“我不爱那些东西,我现在这样不一样可以做那些事?我打算建立一所书院,分设文理学院,让适龄的孩童都可以去习字明理!所以……”
姜婵宁站起身,拱手向华启阳行了一个隆重的大礼,“恳请师父出任院长!”
“哦?院长?和太学有何区别?”
“意义上没有区别,都是为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但我的文理院,不光是培养人才,还要让普通百姓有一技傍身!”
“坐下来,同为师好好说说!”
“文理院,顾名思义,就是文院和理院,通常著作文章成为文院,算数成为理院,当然不可能只是这单纯的两种分类。而进来学习的学子只收三到十八岁的。三岁到五岁,不分文理,统一学习简单的文字和算数,六岁以后便根据自身表现出来的天赋,看他更侧重于哪方面,便进去哪个学院继续深入学习。”
“那你这些学院都学些什么呢?”
“我说了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傍身,那么将会有很多手艺。比如种地,酿酒,绣花,制衣,医药,养鱼,建房,修桥等等。”
“一些富家公子贵女,若也想入学,那么就有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女子八雅:琴、棋、书、画、诗、香、花、茶等着他们。”
“师父,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非要科考才能有拔得头筹的机会,其他行业若是佼佼者,也可以是第一嘛,比就比如,我种田厉害,但你肯定比不上我,反过来,那我又如何能比的过少年成名的太学夫子呢?”
“哈哈哈,好一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好啊!好啊!”华启阳今日对姜婵宁可谓是大开眼界。
以前只觉得她有些秘密,也只是凭借那些秘密才让众人觉得特别,现在看来这丫头的想法不简单啊!
“行!师父答应你!出任你文理院的院长!可是这每任课的授课的夫子,你可得给我解决好了!”
“没问题,交给我,那咱俩就击掌盟誓!”姜婵宁伸出右手,华启阳也伸出右手,这场会谈,在两人的击掌盟誓中圆满结束!
回程的路上,姜婵宁一个人坐在马车里,意识进去商城。
一顿大买特买,凡是可能会用到的书籍典籍,通通都买!
最后所选的书籍,堆满了整个马车,姜婵宁自己也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
姜婵宁看着这琳琅满目的书籍,不禁自己问自己,“夫子们看到了,不会集体罢工吧?”
为此,姜婵宁感到深深地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