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71章 千军万马避白袍【1 / 1】

仲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庆之,好一个儒雅的美公子。

这事儿还得从萧谈篡位说起。当初陈庆之作为最早支持萧谈的人,自然是在萧谈掌权后获得了重用。

满朝文武当中,似乎江南不出名将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既然是当了皇帝,掌了权,那么就得杀人立威。世界上在任何时候新起的势力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挑战一个最强者,将其打趴下了,其他跃跃欲试的宵小,也就老实了。

说句题外话,抗美援朝就是这样的。

话说回来。陈庆之何许人也?乃是出自江南四大士族顾、陆、陈、张当中的陈姓家族。

在东汉末年以来,所形成垄断一切的门阀制度,是其家门能出人才的最根本原因。虽然废物也多,但人才也不少。陈庆之,就是陈家的其中一位。

陈庆之家族原本是三吴地区的士族,萧谈当年进位大将军之后,曾表演过一段礼贤下士的戏码。陈庆之并不是什么有才的人,而萧谈倒是阴差阳错的欣赏陈庆之得很。至于原因嘛,就是陈庆之对萧谈不太感冒。

这事说来也奇怪,当初萧谈为拉拢三吴地区的士族,曾在京口郊外举行了盛大的踏青活动,多数士族子弟都去了,陈庆之也在其中。

萧谈为了收买人心,在荒地上设了一个大大的投壶,众士族拿了箭簇前来投掷,十根投中一根者,赏金十两,投中五根,赏金百两,投中十根,则封官许愿。

说到底,这些钱财对士族子弟来说倒是没啥吸引力,而这大口的壶和与其同乐的态度,让萧谈收获了士族们的好感,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选择支持萧谈。而萧谈也确实投桃报李,在三吴之地,任免了许多士族子弟官员。

但一向有些孤傲的陈庆之却并不买账,拒绝了封赏。萧谈听闻此事后,曾派专人去问过陈庆之,陈庆之的回答让萧谈既惭愧又惊讶。陈庆之是这样说的

“夫士族门阀者, 不事生产,又多占良田。乃至人身依附,成千上万。朝廷不思破除,反倒予以加持,纵为新朝稳固计,亦无过于饮鸩止渴耳!”

此话掷地有声,让萧谈为之击节赞叹,随后亲命散骑常侍文渊前去招揽,陈庆之见此,确实是萧谈有爱才之心,这才答应投到萧谈门下。

出征在即。萧谈为新主,人心归附尚且不稳,能够给与陈庆之的军队,不过二万余人。

陈庆之也是二话不说,就接过了任务。在萧谈的眼里,陈庆之就是个文人,让他领军出击一来是想提拔他,二来也是没指望陈庆之真的能战胜赵军。即使失败,也基本上是向江南士族表达了自己敢于与赵军交战的决心。

因此萧谈给予了陈庆之一封密诏,内容大概就是,有便宜就占,打不过就跑。

陈庆之不置可否,只是收起密诏,不与任何人知晓。

左等右等,赵军终于去辽东讨伐高句丽去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萧谈立刻命令陈庆之准备北伐。

可是陈庆之的战甲棉帛尚未做好,于是陈庆之找了一身素色的棉帛穿上,然后套上盔甲,后来觉得之前准备的披风太过了显眼,于是又换成了白色。最后为了颜色搭配,陈庆之是将自己的头盔上的帽缨都换成了白色。

于是陈庆之获得了当年公孙瓒的外号——“白马将军”。

不过公孙瓒是骑着白马的将军,而陈庆之是骑在马背上穿白袍的将军。

总之这个人设就彻底被手下军士给记录下来了。陈庆之很快就要为自己的这个决定感到庆幸。因为白色非常好欢喜,并且得来也容易些。

就这样,陈庆之带了两万人马在京口城北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随后便渡过长江去,北上进攻赵国。

赵人与江南和平了几十年,全然没想到南方会出兵袭击。

陈庆之在指挥齐国士卒夺取了赵国的几个沿海水寨后,算是站稳了脚跟,接着全军渡河完毕,径直奔扬州而去。

扬州的赵军守将在此之前已经得到了从水寨边逃回来的士卒所带回的消息。于是扬州守将赶紧布防,但坚守城池是需要时间动员的。

扬州这样一个烟花之地,承平日久,全然忘却了这是乱世。

陈庆之兵贵神速,率军一阵突袭,便来到了扬州城下,又是一阵劝降,那守将竟然脑子一热就投降了。

就这么的,陈庆之兵不血刃取得了扬州,随后又马不停蹄在扬州周围一阵清扫。不过十来天,陈庆之便带着这两万齐军,为新起来的齐国拓地上千里。

在如此诡异的场景上,赵军在江淮一带的设防如同虚设。陈庆之领军所到之处,纷纷举城投降。

以至于进军速度太快,竟一路来到了颍州,洛阳就在咫尺之间。

正在辽东刷高句丽副本的乔玢感觉到事态不太奇妙。于是在王寅的建议之下,想出了一个欲擒故纵之计。

乔玢先是命令大军集结,然后朝高句丽王城猛地推送一波,高句丽人自然招架不住,于是立刻举起白旗投降。见势,乔玢立刻下令全军停止进攻,要求高句丽国王亲自举着白旗来赵军大营求和。

元宝没办法,还是求和的老一套,跣足散发。乔玢先是用赵军的鲜卑精骑搞了一次小规模军演,估计是想让元宝心里发憷,随后又一阵恩威并施,双管齐下地打击了元宝的傲气。

高句丽决定去除皇帝国号,接受赵国皇帝的册封。于是高句丽就此认怂。

乔玢也煞有其事地命大军南撤,一副大国安抚小孩子的样子。

等到出了高句丽国境,乔玢是立刻就让大军一路狂奔,朝洛阳奔去。

且说洛阳城内,此时的赵国郡守是急得焦头烂额,几乎赵国的士卒都被拿出防御北方和西面的周国去了。

面对陈庆之的攻势,完全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在一阵挣扎之后,决定向陈庆之投降。就这样,陈庆之很魔幻的又没有用兵,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洛阳。

然而陈庆之此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后勤极为延长的补给线。因为这一路打过来太顺利,以至于很多关键的节点,并未派出军队去拓展占领的区域,因此后勤补给随时都会被截断。

可神奇的一幕是,赵国竟然无一人上前来阻断陈庆之的粮道。而陈庆之夺取洛阳的事情也传回了建康,萧谈大喜过望,急忙加封陈庆之为兴汉侯,进位安北将军,豫州刺史,都督豫州、司州、青州、兖州、徐州诸军事。假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然而萧谈也是一个极度猥琐的君主,对他来说,陈庆之被自己派出去北伐,只是为了自己积累政治声望,如今已然完成,那么也就没必要再打下去了。

于是陈庆之就没有了援军。自己出门时带的两万军队,除了驻守各处关隘的,如今在洛阳的人马不过五六千人。这点兵力确实少得可怜。

然而此时一直在上庸与李穆对峙的顾德兴却发现了机会,于是在一个深夜悄悄离开上庸城,径直奔襄阳而去。准备集结军队断掉陈庆之部队的后路。

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穆比萧宽更为狡猾的是,竟然安插了眼线混入到赵军之中,因此顾德兴前脚出走,后脚李穆就知道了此事。

于是李穆两手准备,一边写信给常安告诉司马孝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边立刻秘密从南郑调兵前往上庸,准备一举夺取上庸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