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张知白没有去酒楼,已经连续数日憋在家里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如今酒楼已走向正轨,前些时日林苏将林账房请到了酒楼,剩下的琐事有无他都一样。
与秦师‘一月之约’临近,张知白干脆将自己关在家里,来一个突击作业。
“啊!”
“这道题太难了,我不会!”
屋内,传来一阵阵嚎叫……
屋外,吴厚一脸不忍:“如今少爷癫狂痊愈,反而苦恼的事情多了起来。即便偶有笑脸,也只是强颜欢笑……”
“吴厚,你若是再敢在窗外嘀嘀咕咕,扰了本少爷的思绪,我定会打断你第三条腿!”
听闻此话,吴厚赶忙夹紧双腿,一脸无辜状走开。
等离开窗户丈余,便又小声嘀咕:“他,不是真正的快乐……”
……
古老的华夏文明,从不只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华夏算学一道,也曾向世人展现过它的光彩。
如果将华夏古算学一道分而观之,大抵划可分四个时期。
先秦的萌芽期。
追溯到先秦时期,便有“隶首作数”、“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算学行为。
后世更是出土带有“九九乘法表”的秦朝竹简,比之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古巴比伦都要早数百年,且简单易懂。
大约十三世纪左右,阿拉伯人将华夏的“九九乘法表”传到欧洲。
当时的欧洲学者直接惊掉下巴,要知道他们的乘法表复杂至极,可是有近千项的繁琐……
汉唐基础期——
本以为秦始皇一统天下,算学一道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可事与愿违,‘焚书坑儒’来了。
直接让诸子林立,百家争鸣的算学偃旗息鼓,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期。
还好,强汉来了。
推翻暴秦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算学及其他学科重新注入活力。
先后有《九章算术》、《许商算术》、《杜忠算术》等算经的出现,为后世的算学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高潮期——
经过盛唐的发展,算学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等方面都得以很好的应用。
比如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出现,皆离不开算学。
宋朝元丰年间,刊刻了包括《九章算术》在内的十部算经,被公认为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印刷本数学著作……
到了元中后期,相继又出现了《丁巨算法》、贾亨《算法全能集》、何平子《详明算法》等改进乘除捷算法的著作。
明清的衰落期——
明朝时期,限制算学发展的根本便是八股取士。
算学一科早已被考生、学者放置一旁,算经出现最多的地方便是茅厕。
曾有一个笑话,明朝几位数学大家,竟然不懂增乘开方法。
到了清末,便是‘呵呵’——
时局动荡,经济衰败不堪,士大夫阶层对西学严重偏见。
即便有志之士想要发展算学,也没有了条件……
纵观四个时期的算学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共性,那便是朝廷的态度。
大夏王朝如今的算学一道,跟明时期极其相似。
算学人才有,但不多。
上至国子监,下至地方私塾,算学一科几乎不见踪影。
像秦九、贾正几位数学家皆是靠自学或归隐山林的君子所教,再往下便是这几位的学生,双手之数。
大夏王朝也曾在国子监内设立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个学馆,后来还专门让秦九等人编写了数部算经。
奈何困扰算学发展的本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算学一科在“八股取士”横行的大夏科举中压根没有一丝地位可言,也便没有几人去学、去研究。
即便凭空杀出一个算学大才,成了国子监的算学博士,也只会给安排一个最低品级的芝麻官。
学算学,在大夏根本没有仕途可言。
……
秦九口中让算学“更上一层”,实则意思很简单。
便是让算学在大夏王朝得到全面的推广。
让更多人去认识、学习算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