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章 神药医父难医心,相思相望不相亲(一)【1 / 3】

洛浦秋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凌老爹是打铁时,不慎被铁器戳破胳膊,当时简单包扎了事,后来伤口感染化脓,接着高烧寒战,无法起床,期间陷入昏迷。

幸而当时一位叫尚子明的外地大夫路过,医术高超,用一粒安宫牛黄丸救回性命。

大夫离开前留下一味清热败毒,清营凉血的方子,凌铁匠吃了药,有所好转。

但是病情一直反复,如今又逐渐加重,不停发烧腹泻,本来挺壮实的人,已经瘦骨嶙峋,气若游丝。

在凌刚的记忆中,这个男人,手艺很好,打制的铁器颇受欢迎。平日沉默寡言,只有在打铁和喝酒时,才会多说几句,给他讲解打铁的技术要点以及人生感悟。

凌老爹很爱喝酒,平常舍不得买,逢年过节打几斤浊酒,每次抿一小口,仰首闭眼,歪着嘴抖着脖子滋溜一声,完了长出一口气,夹起一粒茴香豆,嚼得喷香,那享受劲儿,像是在喝天庭的琼浆玉液,吃龙宫的山珍海味。

每当此时,他总要对凌刚谆谆教导:“孩儿啊,咱虽然是铁匠,还是要读书识字啊,说不准以后能做个大官,天天有肉吃有酒喝!大明对咱手艺人不薄啊,爹听说,以前手艺人做得好,能去京里做大官呢。”

估计正是有此想法,凌刚小时候是读了私塾的,通文识字没问题。

中国的小老百姓,还是很容易满足的。

凌刚记忆里,他家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但是老爹从未抱怨,深为大明子民的身份而自豪,甚至满心希望他的儿子,能手艺优而仕。

在老百姓的心里,还有什么比入朝为官更能光宗耀祖呢?

至于说匠人入仕,确有其事,最近的是嘉靖朝木匠徐杲,官至工部尚书。

当然,匠人入仕,科举出身的文人官僚,肯定是浑身不自在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不是亘古不变的道统?木匠铁匠之流,不过会些奇巧淫技,焉能与熟读四书五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饱学硕儒,同朝为官平起平坐?

木匠做了尚书,好比现代社会,协警因为工作出色当了公安局长,正式民警心里,肯定是一万头草泥马飞过。

在古代中国,三六九等意识是刻在骨子里的。

自徐杲之后,由于各种因素,并没有匠人升迁至中枢高位。

如今,凌老爹命悬一线,再也不能从容对他耳提面命。

凌刚虽然不懂医术,但是简单常识是知道的,他爹是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而中药汤剂对抗这类严重感染力有不逮。

凌刚捧着最后一剂汤药,来到父亲身边,凌老爹用尽力气嗫嚅道:“刚儿,你爹不行了,不用再抓药了,这药我不喝了。”

凌刚装作异常兴奋,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地对他说道:“爹,喝吧!前些天,孩儿碰到一个西洋传教士,他教我一个法子做药,我正在做呢,专门治你这病!很快就能做好,药到病除!”

传教士自然是凌刚的托词。病人内心的信心和希望对病情康复,常常是至关重要的。

凌刚日常的憨傻人设这时发挥作用了。这话要是别人说,凌老爹一定会怀疑他在安慰自己;但是这个憨儿子如此兴奋,如此胸有成竹,那一定是笼里逮鸡麦田捉鳖,十拿九稳。

凌老爹立刻选择相信了他,眼睛一亮,咕咚咕咚将药喝了下去。

凌刚也不完全是在给老爹画大饼,他前世看过一种土法制作青霉素的方法,简单实用。

他选择芥菜作为青霉培养源。

他隐约记得古代有种中药叫陈芥菜卤,治疗肺炎等感染类疾病,有过应用历史,相对来说安全性要高点。

培养源不同,杂质也会不同,譬如说用苹果作为培养基,就容易产生展青霉素,毒性较大,理化性质和青霉素类似,凭目前的条件很难除去。

制药过程如下:芥菜日晒夜露几日,待长出青霉,然后小心刮出青霉,放入准备好的芋头大米混合汁里,培养一个星期左右,培养液用布反复过滤,过滤的液体加入菜油搅拌,分成两层,上面是油层,下面是水层,还有不容于油和水的杂质间杂其中。青霉素可溶于水,就在水层。抽出油层,过滤出水层,加入炭粉吸附青霉素,炭粉再用清水洗涤,进一步洗出杂质,再用醋水洗涤炭粉,将其中碱性杂质溶解下来,而青霉素是酸性物质,不受影响;最后用苏打水溶解炭粉中的青霉素,即得青霉素钠。

他和姆妈每天都去挖芥菜,芥菜就在院子里晾晒。几天能长出青霉,凌刚也不清楚。只能等。

凌家没钱买其他原料了。

凌刚打算等芥菜长出青霉,如果还是没钱买其他原料,就用青霉在老爹伤口上先试试,只要不过敏,就先服用这个青霉,抵抗一阵。

尚家倒是刚赔偿李娇十两银子,但是李娇疯了,需要治病,哪里能找她借钱?

家里还有一个红木箱,是姜氏当年的嫁妆,叫做女儿箱。由于年代久了,红漆斑驳脱落,露出褐黄的桐油色。女儿箱一般由香樟木做成,防虫防蛀,气味芬芳。但是姜氏原是逃难至绍兴的,十分贫寒,女儿箱用的槐木,在烂泥里沤成,再涂上桐油,倒是十分结实耐用。

凌刚背着女儿箱,跟着姜氏,来到尚家典当行。

姜氏轻声问道:“请问掌柜的,这箱子能当吗?”

典当行两个伙计,一个打着算盘,一个磕着瓜子,早看到穿着草鞋和破麻衣的娘儿俩,背着个旧不拉几的箱子,都不愿意搭理,头也不抬,也不回话。

姜氏又小心翼翼地问了几遍,见没人理会,就红了脸,讪讪地转身便走。

凌刚看着母亲干瘦的身影,颤巍巍地转过来,甚至不敢抬头看自己儿子,不由得心酸。

凌老爹病情危急,凌刚不想节外生枝,走了几步,才转过头,缓缓地扫了扫那两位伙计。

两伙计正抬头目送姜氏娘儿俩呢,碰到凌刚冷飕飕的目光,不由得浑身一滞。

姜氏母子背着箱子,找到凌刚一位本家大伯。这位大伯家里较为殷实,只是见到要饭似的母子俩,家里还有个无底洞病人,哪敢借钱给他们?

姜氏二人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又找了几位相对富裕的亲戚,结果一样碰了壁。

姜氏的皱纹更深了,路都走不稳,弯腰站在路边喘气。凌刚忙上前扶住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