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巴拉爵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忠实践行者。
一群棒槌!
贾平安听的麻木了。
“可你等的孩子谁有贾家的孩子这般天性自然?”
老许去贾家的次数多,都熟悉了,“贾家的大郎稳沉有礼,兜兜乖巧,率真可爱……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刻板就是顽劣,所以说教导孩子还得是小贾厉害。”
一个官员问道:“贾郡公可有什么好法子?”
“我哪有什么好法子,就是不听话就……听听他为何不听话的理由。”
贾平安觉得自己在误人子弟,“孩子到了十岁以后就会生出些逆反心……”
“这话说对了。”
一个官员咬牙切齿的道:“我那儿子当年就是如此,冲着老夫也敢板着脸,问话问十句回五句,老夫忍不过就暴打了一顿。”
这贾郡公还真有真材实料啊!
众人不禁刮目相看。
“贾郡公的法子是什么?”
光说不练假把式。
“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摆出父亲的威严强行令他服从,听听他的话,听听他在想什么,和他好好说话……”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有些迷茫,这个时后他们需要父辈的指引和理解,而不是粗暴的干涉。
“这话说的……”
众人一哄而散。
连许敬宗都不赞同,“父子就是父子,什么朋友,大棍子打不死他。”
呵呵!
贾平安一笑了之。
华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就是一种道德价值观,更是一种秩序观。
若是没有孝文化,人的心中没了敬畏和尊重,眼中自然就只有利益。
君臣父子,这便是一种秩序,多年来中原都是靠着这个秩序来维系社会稳定。
后来更进一步,什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看似不错,但整个社会都僵化了。
为嘛不能做朋友?
元日的朝拜真心没意思,就是一种仪式。行礼时,贾平安一脸苦色,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小贾,垫子。”
啥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