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一利就有一弊呀,朱由校很是无奈地表示:朕比老魏能干多了,才两年左右就摆平了文官集团,也没大兴冤狱。
当然,朱由校也得承认,打败了一个文官集团,他又扶植起了一个官僚势力。谁让想当官儿的那么多呢,都撒欢打滚地聚集到朕的身边。
只不过,新兴的官僚势力是听皇帝话的,皇帝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
尽管有刘理顺等忠心报效朝廷的,有倪文焕等投机附势的,但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从朱由校的角度来看,能够把自己的政策执行落实下去的,就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管那些官僚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光宗耀祖,还是青史留名,抑或是加官晋爵,朱由校才懒得去猜想。干好部门经理就得了,朱大董事长自然会让你梦想成真。
可以说,执行力得到不断的加强,才能让朱由校的诸般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大明重新振作。
而除了官员的执行力,几大商会的表现也令朱由校感到满意。
海商总会在赚钱的同时,利用海运给了朝廷很大的帮助。辽东的粮弹物资运输,很大部分都是海商总会完成的。
中华商会和江南商会则积极地执行皇帝的吩咐,一北一南依托大明的驿道和驿站,大力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并尝试着开展了民间邮递的业务。
传书递信,在古代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能托熟人顺路捎带。时间上谁也拿不准,能不能送到也是很不好确定。
而朱由校通过行政命令让各大城市命名街道、确定地址名牌,又给民间邮递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尽管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在世界上,目前又有哪个国家在大力建设仓储物流运输和邮递体系?
中华商会是先开始行动的,吴大章也是卖力。北方的应该建设得很快,驿站的改造,将会使很多人受益。
也包括那个在历史上灭亡大明的姓李的小子。皇帝想到这里,不禁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分隔线……………………………………
“假的,假消息,胡编乱造的……”努尔哈赤怒吼的声音传出去老远,说不定外面街上的人都能听到。
一张崭新的《大明论坛》已经被揉皱撕破,扔在地上,又被暴怒的老奴一脚踢开。
可惜老奴没有文化,不能断然驳斥“假报纸,假新闻”。
李永芳被罢黜不用,但建奴的情报系统还在运作。现在,即便不是从张家口偷偷带回报纸,辽南、东江本部那边也会派人潜入散发。
已经不是旗主,留在沈阳当议政贝勒的皇太极,已经看过了这份报纸,知道父汗勃然暴怒的原因。
这么快就得到消息,他也怀疑这是明廷故意为之。嗯,不是怀疑,几乎可以肯定就是。
报纸上生动地描述了阿敏等俘虏被押到大明京城,遭到了烂菜叶、臭鸡蛋的热情款待,又在刑场上大呼饶命,软弱胆怯的可怜模样。
其实,这都不能算是新闻,而应该是小说了。那词汇,那情节,引人入胜。阿敏等人屎尿横流的丑态,如同电影般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