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55章 土地改革(1)【1 / 3】

诶嘿ing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华城原本张家的院落。

此处已经成了闻人月的府邸了,门口的牌匾也已经换成了闻人府。

也不知道闻人月怎么想的,胡峰本想自己出去找一个小院子就行。

可闻人月以有些事情找他商量麻烦为由,直接让他在府邸内住了下来。

而且还是在内院,至于周显和赵明业,却住在了外院,而赵明业摇身一变,成了这座府邸的管家。

张家的这座府邸十分的豪华,占地估摸着应该有五十亩左右,园林假山,庭院花园,应有尽有,而且还有一条暗渠从府中流过,颇有十分小桥流水的意境。

院内。

一棵古树下,胡峰坐在石凳上,面前的石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些文本。

都是闻人月送来的,有些问题她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打开一本。

胡峰看了一眼。

刘家因为土地问题和李家打起来,双方各执一词,都说边界线不对,被对方侵占了。

华城和宣城刚刚经历了战乱,各方势力都不安生,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土地改革势在必行,就以宣城为实验地方。

胡峰心里暗自下了决定。

可是土地改革的方法就有待思考了。

任何土地改革都必须避免一个问题。

那就是土地兼并。

这里的人和现实的差不多,土地是一个人的根,赚再多的钱,没地就没有安全感。

想要改变这种事情。

就不得不做到,改变第一生产力。

以农业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是无法避免土地兼并的。

靠土地发家是最简单的方法。

这不像现实。

科技成为了第一生产力。

带动着农业蓬勃发展,当人们不会再为了粮食不足而发愁的时候,那么土地的价值就会贬值。

从而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可生产模式的改变也会造就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产能不足。

土地贬值后,人们的种植意愿下降,粮食产能大幅度下降,粮食减产,就必须依赖进口。

可现在胡峰他们靠进口是不可能了。

自己现在也学起了张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朝廷怎么可能放一粒粮食进来。

沈弘文在得知宣城的张家被五里山剿灭后,半个月了,一直在永康府和华城的边界上按兵不动。

似乎在酝酿着什么发动作。

虽然宣城自己也也拿下了,进可攻退可守,但是,有些问题也不得不防。

土地国有制!

这些话虽然说着简单,可做起来就困难了,好在的是宣城基本上都是自己张家抢下来的土地,自己再抢过来的,宣城的那些个士族,还有好多被关着呢!

这也是胡峰愿意拿宣城做实验的原因。

土地国有制这个东西也并不是现代的东西。

王莽也曾搞过。

他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

并且,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

还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将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

而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也不停恢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其实说白了,就是王莽的新政对于要是真正能实施下去,对于百姓来说是好东西。

可是这东西却得罪了士族。

毕竟士族就是靠着土地吃饭的,你这是抢人家饭碗,人家能不和你拼命吗?

再说也他遇到了天命之子刘秀,穿越遇到开挂,老天不让他赢。

所以,这也给了胡峰提醒。

自己虽然领先于这个朝代,可这里的人毕竟没有多少人读过书,懂的东西也少。

他们在乎的,就是谁能让他们过的好就行,什么功名理想,人生抱负,他们都不在乎,只要能吃好喝好,那就行。

思考片刻后,胡峰提笔在一旁的白纸上写下四个大字。

“土地改革!”

随后起身离开,他要去一趟宣城亲自看一看。

宣城目前实施的是军管制度,陆长风暂时管理。

至于其他的,暂时不去做,毕竟胡峰他们懂这些的人实在是没有,更没有人有那个能力做县令,所以军管是没办法的办法。

听说胡峰要去宣城,闻人月也没说什么?

她以前以为自己管理五里山轻轻松松,管理华城还不是手到擒来,然而现在她头疼了。

这么多人要吃饭,她要管,军队的粮食他要管,和这里士族的沟通,她也要去。

一天到晚忙的要死,然而效果却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