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3章 程家新宅【1 / 1】

乔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程父本来算好了程怜母女二人的路程,谁知道原本三个月的行程两个月的时候就到了。

程父当日因为要上值所以安排了程墨提前去码头候着,谁知直到他下值程怜母女都还未到。

程父让人将码头的灯火都给点燃,然后与程墨就这么坐在旁边的茶摊上等着。

一艘一艘的船只或经过,或上岸,但父子二人头都望长了也不见人出现。

又说到程怜一行人,从江宁出发的时候只是两艘船,一艘载人,一艘载货,只是悠悠闲闲的一路上吃喝玩乐,到上京的时候竟然变成整整四艘船,三艘都是装货的大船。

还好是深夜,不然若是被当官的御史看到,可要好好参上一本程家江南六年的贪污之便。

京城中的河道沟渠本就是为了货运方便,所以即便是夜晚也多的是人货上岸。

又有一对船停靠在码头边,前面一艘看上去还算精致,后面跟着的三艘倒是有些随便。

程怜刚一从船舱里露头,程墨便眼尖的瞧见了,急急忙忙的连程父都来不及叫上便兴冲冲的跑去前面。

“阿姐,阿姐。”他跳起来挥手,想要让程怜看见。

半夏也认出来了程墨,立刻便指给小姐看。

李四明显也是认出了小姐,但他不急着上前,赶紧吩咐人去将马车内再整理的舒适一些。

多日来在船上,想必小姐夫人此刻身体一定十分疲乏。

程母出来时,第一眼便看到了程父,刚上岸两人便抱在了一起,流着泪诉说与其分离的痛苦回忆。

程家的奴仆们在李四的指挥下将船上的箱笼行李都给卸下来,发现原有的牛车根本装不下,便赶紧差使人去租。

后头忙忙碌碌好一阵才算装完。

一家四口坐上马车程墨才开口说话,“不是说要三个月吗?怎么两个月就到了?”她许久未见阿姐了。

程怜对着程母嗔了一眼,“还不是因为母亲太过思念父亲,这才紧赶慢赶的上路,马人险些都要跑坏。”

程怜说的自然用了夸张手法。

厚挂帘的马车里晃悠了约一个时辰才到家门口。

因为刚一见面程父便差人回去打点的缘故,到程府门前的时候家中奴仆早已等候多时。

门前挂着一串串鞭炮与红灯笼还贴着红色的对联。

程怜望向程墨,程墨回了她一个“没错,就是为了迎接你们的”的表情。

一箱又一箱的东西被人抬进府,程怜站在牛车旁边各种叮嘱:“这箱是瓷器,放下的时候轻一些,这箱是海货,直接送去后厨…”

直到东西都搬完,程怜才走进程府的大门。

记得六年前自己刚到京城来住的时候,那时自己还嫌弃程府太小,太狭窄,如今在李四的修整下,早已焕然一新。

刚走进门,便感觉眼前一亮,原先老宅子里沉闷的山水隔断被拆掉,换上了镂空的隔断,将后面的竹林框住。

走进里面随处可见假山假水,缓缓流淌。

穿过池塘上的回廊,一直蜿蜒着来到一处开阔地,却看到了山丘与大片树林。

一直穿过正堂,走向后院,到处雕梁画栋,描金绘彩,好不气派。

父亲竟也同意李四这样安排?

程怜不动声色的打量着眼前全新的府邸,心里狠狠的满意。

不枉她花了大价钱。

李四一路跟着,见程怜露出满意的表情赶紧上前,“隔壁的李老爷荣归故里,我便做主将其四进的宅子买了下来,因为只隔了一堵墙,便将其打通改成后院。将程府原址改成前院与花园。”

程怜满意的点点头,虽然还是小了一些,但是已经比先前那处小宅院大上许多了。

一路走到厅堂,父亲母亲与阿弟已经等候多时。

程父命人准备了简单的饭菜,此刻叫厨房热一热便端了上来。

吃饭时程父突然说到,“怜儿日后还是要低调一些,我们毕竟在上京城,出手太过阔绰恐遭人编排。”

程父是在看李四花钱如落水般的修葺宅子才有的这般想法,起初他还出言相劝,但李四并没有听,反而变本加厉买了隔壁的宅子,后来逐渐看麻木,便也就随他去了,只是不免还是有些担心。

程怜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她挣钱本就是为了享受的,“程家祖上本就是商贾出身,有些钱财也很正常,父亲不必如此担心。”

程父到底是没有说什么,转头继续与爱妻互诉衷肠,而程墨也拉着程怜讲了许多京中趣事。

“父亲为我求了嵩阳书院读书,三旬才能回家两日。”程墨说的委屈巴巴。

程怜倒是觉得父亲做的对,过完年程墨便十三岁了,往日在江南一直吃喝玩乐,不思进取。读书也只读了个七七八八。如今在京中自然是要上进一些。

她想要让父亲官运亨通,自然也对阿弟有所期待。

程墨倒是没想到程怜不仅没有安慰自己,反而还在饭后为他送来了一箱笼的书。

半夏走的时候还撂下一句:“小姐说了,这些书都是她一路上捧着,护着给小公子搜寻来的,希望您不要辜负她一番心意,早日通读。”

总觉得时间过的飞快,上次这般小意,还是在江南的织造府后院。

这处宅院是依照程怜的习惯,选了府上最偏僻的西南角建造,院子比之程父程母的东跨院还要大一些,是李四的得意之作。

院中与江南的莲池不同,多是太湖石与假山水,又移栽了许多洛阳的牡丹与本地的帝王菊,牡丹此刻开的灿烂,耀眼夺目,菊花还得等到十月才开,但是已经依稀能够看到其盛开时的芬芳景象。

因为程怜喜欢乘凉,但是院子里造一处庇荫的亭子有些突兀,所以他去京郊选了颗五十年的银杏树栽在院中央,这将近一年的养护此刻已经初见茂盛模样。

半夏搬来了软椅,程怜就这么摇着团扇,吃着冰沙,坐在院中的银杏树下看院中来来往往的人的忙碌的景象。

六月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程怜的脸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

程怜经商多年,手中钱财无数,她在准备让父亲离开江南的前一年便派人先行前来京城为其打点,一并运往京城的还有她的大量钱财。

这些箱笼都是程怜多年来收集的珍品摆件,以及许多的古玩字画。

屋里实在凌乱,李四虽是个男人,心却十分细腻,审美也格外的和她的心意。

左右过了两个时辰,日头也越来越大,李四终于从屋里走出来向程怜回话。

他指着院中忙碌的许多人道,“这些人虽是买来不久,但都是全家一起签了死契的,我将他们都放在了外院,小姐只管放心用。”

程怜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她既不作奸犯科,又不吃喝嫖赌,只是喜欢挣钱,家中也就父亲一人在朝为官,还是个不思进取的性子,能到国子监任个从四品的职位,还是自己花钱为他打点才得来的。

所以,在她家打主意,实在是个没什么意义的举动。

不过,程怜奉行不会带团队只能干到死的原则,所以她很懂的用人之道,这种事情全权交给他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