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小飞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用夸我,我这也是站在局外,所以能看得清楚一些,你二哥他们陷的太深了反而容易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朱柏随口解释了一句。
“十二哥也不用太过谦虚,我觉得这绝不是角度的问题,而是胸怀和高度的问题……”
“你站得高看得远,所以你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而我二哥他们太过于执着于权谋之术。”
不得不说,徐妙锦一番话确确实实也说到了点子上。
徐增寿他们站的位置和高度,肯定和朱柏是绝对不一样的。
出发点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异。
徐增寿的出发点是保住徐家一家的荣华富贵,而朱柏的出发点却是整个天下的兴亡。
朱柏徐和妙锦聊了一会儿天之后便离开了,他现在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之前江平山率兵出去扫荡了五座县城和一个卫所。
弄回来了两千多降军和数十大车的粮食,以及七十多户匠户。
降军自然就直接丢到军营里去受训了,而匠户也被安置到了朱柏专门设置的一个大型匠户营。
如今的匠户营中,已经集中了近四百的匠户。
虽然数量已经不算少了,但依旧远远不能满足朱柏的需求。
主要是这四百匠户中,仅仅只有不到一百是真正的军匠,可以打造兵器铠甲那种。
其余的匠户更多的都是普通的民匠。
朱柏巡视了新建的匠户营,发现他收罗来的军匠中,绝大部分其实都只是铁匠罢了,只能够打造简单的武器。
连真正能够制造盔甲的军匠都没有几户,这让朱柏感到有些失望。
因为如果不解决军器打造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朱柏的扩张就会受到严重的限制。
朱柏如今回家的兵马,装备都来自于这些士兵原本的装备,以及一些卫所和衙门的库存。
无论是质量和数量,都显然不足以支撑朱柏接下来的军事扩张。
而就在朱伯忧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张鉴却给他出了一个收集匠户的主意。
据张鉴所说,如今大明的匠户之中,还有一类工匠属于并非集中管理的。
这种工匠叫做轮班匠,一般平日都生活在民间,只有当朝廷发出征调之后,这些轮班匠才会到军中报到。
而这些轮班匠的资料,在每个知府衙门里面都有单独的书册记录,包括姓名籍贯以及所擅长的技艺。
只要朱柏按照衙门中的书册,将那些轮班匠中能够制作军器装备的匠户,全部征调到荆州府,就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了。
朱柏听到张鉴的这个建议之后大喜过望,立刻就把荆州府衙中的书册全部翻了出来。
结果,果然就在里面找到了专门记录匠户的书册。
上面的信息也记载的清清楚楚,姓谁名谁,家住何方,擅长做什么,如今是否在役等等。
有了这个书册,朱柏也没有专门去区分军匠民匠,一律全部将他们征调到了荆州府。
同时,他还下令给常德府的李孟贤和张悬,让他们也将常德府辖下的所有匠户,全部按照名册征调送到荆州府来。
这一下,短短的半个月之内,荆州府里的匠户大营里就聚集了超过了两千户的匠户。
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军匠。
有了这近七百户军匠,虽然还不能满足朱柏军备制造需求,但是却足以满足现在武器装备的补充和修缮。
那些损坏的刀枪盔甲,经过这些军匠之手,就又会重新变成崭新的武器装备。
而且,有了这数百将军匠的存在,也为朱柏未来的军备体系打下了一个基础。
就在朱柏忙着建立自己匠户营时候,大明朝中又再度发生了大事。
也许是因为平定荆州失败,让朝廷颜面大失,为了挽回颜面,或者说是震慑其他的藩王,建文帝再度出手削藩。
半个月时间,朝中连下两道圣旨。
以图谋造反的罪名,将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废为庶人。
其中齐王朱榑被废后,建文帝命人将他押送至京师中软禁。
而代王朱桂则由大同地方官府将他软禁在代王府中。
如此一来,加上去年被废的周王朱肃,再加上朱柏,建文帝一年不到,一口气就已经废掉了四位藩王。
如此狠厉的手段,让所有的藩王都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虽然其他藩王都没有朱柏的勇气,敢于起兵反抗,但是却纷纷采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自救。
一时间,朝中无数官员向建文帝上书,要求朝廷尽量宽待各位亲王的错误,小惩大诫即可,以免伤害天家亲情。
这些上书的官员都是各地藩王花了血本买通的,虽然官职都不算太高,但是整体数量还是极为可观的。
这让极为重视自己名声的建文帝,再次产生了犹豫。
看着满朝文武群情汹涌,建文帝已经在开始考虑,是否要暂停削藩的计划了。
然而,已经将自己全部身家性命都押到削藩一事上的齐泰和黄子澄,绝对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在朝野上再次掀起了一波新的争议,那就是朝廷对待藩王的态度,是不是需要放宽一些。
而此时,正好收到徐妙锦信件的徐增寿,见机不可失,立刻火上浇油,开始对释放燕王朱棣三子的事情,发起了上书。
而且徐增寿,还拜托了一位大儒去秘密求见了方孝孺,从周礼的角度与方孝孺探讨了一番该如何堂堂正正的削藩。
而素来迂腐的方孝孺,也认为削藩可以,但是不应该使用阴谋诡计,更不应该挟持人质。
所以,方孝孺也特意求见了建文帝,希望他能够将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返回北平,以示帝王气度。
而且方孝儒声称,朝廷以仁义之心对待燕王朱棣,那么燕王朱棣必然也会回报于朝廷仁义。
如今建文帝放了朱棣的三个儿子一马,那么朱棣一定会完全放下反心,从而顺从朝廷的削藩政策。
如此一来,不用动兵戈就可以完成削藩,这才是彰显圣君气象的上上之策。
这一番说辞,让建文帝确实就产生了犹豫开始认真衡量,将朱棣儿子继续扣留在京师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