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55章 高薪养廉【1 / 1】

乐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进的政令一说完,简直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都让人感觉像是梦中一般。

刘进的待遇才二千石,给众人的封赏竟然比他还高,众人岂能有脸接受,纷纷提出拒绝和质疑。

刘进摆手说道:“高薪养廉,我追求的是廉洁高效的做事官府,而不是跟现在无作为,就知道贪污的官府。

你们若是觉得我给的薪金高,以后就努力干好职责所在的事。

你们的能力和现在职务,是我认真衡量过的,都算是直接高规格的提拔高配。

自然以后也会有很长时间不会再提拔,别到时候心里有意见,希望你们都好好干。

我会把你们的功劳全记下,再次升职加薪,谁升谁降,那就是各凭本事了。

我的钱财应付百万军队都富富有余,这高薪的事你们也不用放在心上。

招二十万的军人我是有目地的,我们的新家是苦寒之地,百姓活的都很艰难。

我征兵的范围是十八岁到二十八岁的青壮年,正规军饷银是乐浪郡兵的二倍。

其中好处是,我们这么大量的高薪征兵,让乐浪郡百姓每户都会有一人吃公粮的。

能保证每户的日子好过很多,短时间内就会得到全民拥护爱戴的基础。

轻而易举的就能破坏掉,对我们敌对势力的那点小伎俩,也算是一举两得。”

都知道刘进是真有钱,光大汉的顶级大富豪就囊括其三。

可为了长远发展,忠诚耿直的沮授还是进言道:“主公您虽然钱大,可乱花也不是长久维持发展之计。

瓦解敌对人的伎俩,是有很多办法的,以小博大终究是不可取的下策。

再说您这么大量的招人,朝廷知道了,岂不是直接定义我们是要谋反吗?”

沮授这种忠直之臣,能说出这番话刘进并不意外,也更证明自己的团队氛围很好,有什么事都敢说出来。

刘进笑着解释道:“我可没乱花钱,至于定我谋反更是谈不上。

首先说境内的四万军队,只要一听说,咱们的饷银是他们的二倍,不用几日就会派人商谈投奔我们的事。

我们只需去劣留优,就会变成我四个正规军的主力。

现在周边边境局势不稳,四个正规军只是比原先的军备多一倍。

朝廷就是有想法,也不会说什么,咱们边军是有这个应变局势的特权。

剩下的预备军,算是兵员的储备,跟招工是一样的,我只是用军队的管理为我经商赚钱,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我父在乐浪郡的产业本身就有一些,前段时间我又提前布局的扩展了规模。

既然乐浪郡的士族、富商,都在用停业来暗中抵制我们,那我就让他们失去这次发展机会。

咱有甄家和糜家两大商业助力在,那种商业不开市,我就让他在这个行业领域永远退出去。”

刘进这么一说明,众人才算明白其中情况。

鲁肃作为商人出身,对刘进这么多的预备军如何使用上,还是很好奇的问道:“主公、那这些预备军您想如何安排呢?”

“我的挣钱项目可太多了,例如这里无主的矿山矿产特多,金银铜铁的开采上就得几万人。

金属冶炼上需要的石炭,热量是达不到需求的,这就需要上万人炼制煤炭。

这么多新建军队,武器盔甲都得需要打造,这样又得需要上万人的正规军工部队。

像这种上万人的项目,我最少数十个之多的,这点人根本就不够用。

齐周、赵猛、李超,你们三人现在没啥实际事情,就先负责管理那些劫匪和家属。

带他们上工筑坝把盐田初期雏形建起来,千万不许虐待,一日三餐让他们吃好喝好。

跟他们说,如果都好好的干,十年后他们就成为自由人,盐田给他们开工钱。

张清你要尽快的,把所有贪官污吏为富不仁的士族富户的罪证,给我弄到手。

我们能否在乐浪郡立足扬威,我就看你小子的本事了。”

“是主公”

汉境东北部的高句丽第九任君主,故国川王伊夷谟,是位很有很有政治才能的君主。

对外交好大汉发展幽州边贸,对内整顿吏治,大力发展农牧业。

粮食年年大丰收,马牛羊成倍增长,接任的短短四年里,让高句丽出现了治世。

可随着刘虞的倒台,对高句丽来说既是经济的危机,也是国家战略上的契机。

他看准了大汉连年旱灾缺粮,以加大国内粮食储备为由,直接把粮食的价格涨到以前的五倍。

这招狠辣的政令,是彻底的把北地幽州经济给搅乱,让幽州的百姓的民生也开始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有钱男子汉,啥事都好办,刘进的第一道招人信息的下达后,三军将士齐动,按照刘进的规划开始去往各县张榜公告。

这种天大的好事,对于幽州物价全部上涨的乐浪郡百姓来说,新任郡守这是在救他们的命,各地百姓纷纷的响应的赶往乐南市。

这场乐浪郡的大地震,首先受到巨大冲击的就是士族大户们。

本身就在停业养闲人,这么大量高薪的招工,不花同等价钱是根本留不住人。

即使雇佣岁数大一点的人做工,工钱也上涨了很多。

乐浪郡官场更是震动,首先说刘进根本就不按套路出牌。

本应该去王俭城接任履职,可人家城都不进,硬是让郡守张岐去小小渔乡交接,你说人家不牛逼谁相信。

接任后,更是谁也不搭理,政务、军队和刑狱上的事,根本就是不闻不问。

表面上是各玩各的,可谁大谁小不知道啊!

各级官员都有些懵圈,不知这位新郡守要干嘛,大家的消极抵抗的心思,一点点的被消磨光了。

费点、敦材和邵辉三人,现在是如坐针毡,因为军营里,先是一个营一个营的往刘进那跑。

后来就是,想管都管不住,四万的军队能剩一百多嫡系外,边境线上已经没人了。

至于郡治里的衙差们更绝,一夜之间全走个精光,就剩他们三个光杆司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