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2章 熟悉的背影【1 / 1】

皮皮的小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诶诶,小谢同志,相识即是有缘,我家还有好些个古玩,有好事别忘了婶子啊!”

谢勉应好。

几人留下自家的地址,依依不舍地和他告别。

回头看到道德沦丧的陈阿贵父子,大婶下巴一抬,努了努嘴阴阳怪气地说:“因果循环,都是报应。”

陈阿贵这次出门带了银元,谢勉走后他用银元和他们买点吃的,结果不管他怎么哀求,人家一个奶糖都不卖。

孙子两天拢共只吃了一个馒头,他的心如同万蚁噬心般难受,没办法只能让陈根生回大队领粮食送来。

陈根生鼻子里还残留着烤鸡的香味,饿得脚步虚浮却不得不走回大队,再不回得饿死。

中午还有人可怜给他们馒头,谢勉闹这一出人家没让还回去就不错了,还想再占便宜那是做梦。

谢勉拎着麻袋经过护士台,护士小姐姐等候他多时,一块藏青色的布用报纸裹着塞他怀里,朝他和善地笑道:“小谢同志,我叫柳茹,谢谢你,我没什么好东西能和你换,这块布请务必收下。”

小姐姐是个实诚细心的人,看他穿的不好特意请了会儿假跑去家里拿的。

谢勉收下,随后微微一笑:“多谢柳同志,再见。”

见状小姐姐笑得更开心了:“再见。”

王新明想打点野物给姥姥补补身子,山里蹲守十几个小时愣是个带毛的都没见着。

想想也是,人没吃的动物哪还有活头,幸存下来的都躲到深山老林去了,哪那么容易抓。

黑市孙老二那啥啥都卖空,剩几个别人挑剩的柿子,聊胜于无,一块钱买来拎到医院。

在医院转角处眼角余光瞥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很像昨天和他打架的小子,衣服也像。

他眯了眯眼:“那小子不会是来找我寻仇来了吧?”

随即好笑地摇摇头,抢收工作如火如荼他哪有空来县里,肯定是自己看岔了。

沈老太太不错眼地看着床头柜上的肉,盘算着外孙再不来她就送回家,免得被丧心病狂的人给抢了。

王新明在走廊上闻到让人垂涎三尺的肉香,以为自己嗅觉出了问题。

“姥姥,今天感觉怎么样?”

沈老太太看到外孙,喜得见牙不见眼,招招手道:“我早好了,新明快来,看,这是什么?”

“哪来的?”王新明眼睛瞪得像铜铃。

老太太把他手里的柿子接过来,半只烧鸡递给他,喜滋滋地说:“和人换的,烧鸡还热乎快趁热吃,半只都是你的。可香了,姥姥吃了只鸡腿差点连骨头都嚼了。”

“留着姥姥吃。”王新明放了回去,他还年轻以后吃的机会多的是。

“留什么留,天儿这么热坏了可不得心疼死,听姥姥的,吃完把肥肉带回去让你舅母炼成油能吃一阵子。”

“行,鸡肉也带回去大家都尝尝。”他一个人吃独食像什么话。

沈老太太:“带回去还有你的份吗?傻小子,别磨磨唧唧的,赶紧给我吃了。”

陈阿贵听着孙子咽口水声心酸得很,瞧这小伙子一脸正气该是个好说话的,说不定不用花钱就能得到一块肉。

佝偻着腰一脸苦楚地看着王新明:“同志我们是乡下来的,没有粮票买不到吃食,我孙子受了重伤要补补身子,我能不能用钱跟你买点?”

沈老太太的脸色蓦然沉下来,果真是不要脸。

耿直的王新明看眼去掉半条命的陈栋梁,点点头,手还没碰到油纸就被老太太拿走抱在怀里。

“新明啊,我身体没什么问题,你去问问医生今天能不能出院。”

王新明也没法,低头摸摸鼻子,歉意地对陈阿贵点点头错身而过。

陈阿贵和陈栋梁失望不已,眼看着就要成了愣是被这搅屎的老太婆给拦下。

同样买了半只鸡的大婶抱着胳膊嗤之以鼻道:“有些人啊脸皮厚如城墙,压根不知道羞耻心为何物。”

“可不是嘛,我估计他肯定是想卖卖惨,最后钱不给还白吃人家的肉。”

羞得陈栋梁拉过被子盖上脑袋。

杨主任和干事风风火火地赶到大河大队,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鼓励大伙儿的话,紧接着一脸失望地批判陈庆生的所作所为,表扬周会计有责任有担当,并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大河大队的抢收工作能顺利完成。

周会计耳朵里听着杨主任的话,心里琢磨他拎个奶娃娃来大队做什么,看那样也不是他家的。

谁家的孩子舍得用个破篮子装,更何况是公社主任。

“谢勉小同志是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的好同志,这男娃娃是他在路边捡到的。”

周会计心跳开始无序,陡然有了不太妙的预感。

杨主任下一句话让他的预感成真。

“我向上汇报了,大伙儿知道这两年全国都很难,领导的意思有困难大家一起扛,熬过这两年就好,天总不可能一直旱下去。咱大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风调雨顺的年月别说多养一个孩子就是十个白个也养得起,对吧。”

众人一脸麻木地看着他,啥意思,做好人还做不得了。

谢勉捡个娃本意是好的,可公社主任凭什么要让大家伙儿一起来养,他自己还是个吃公粮的领导,比老农民日子好过多了,他咋不养?

周会计也默不吭声,他要敢答应下来这孩子就是他的责任,不敢。杨主任要敢硬塞给他,他宁愿不当这个代理大队长。

李耀祖夫妻在一旁等着看他笑话。

干事也讲了两句,社员们连主任的账都不买会买他的账?

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杨主任尴尬地笑笑,故作沉思般的想了片刻道:“孩子的口粮按照大队上孩子的口粮算,由公社出,照顾孩子的人家每年给五十斤补贴。”

这是他向上级领导争取来的最大利益。

他对谢勉的事越了解越觉得这小子不是他想的那么好掌控,要是没人接手他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有五十斤粮食又怎样,众人照样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