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3章 春风可待【2 / 4】

褚鹤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恍惚中,赵平安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阿爹在院子里给他做了一架小秋千,秋千旁

边则有一片绿油油的小菜园子。

他向往常一样跑到山下去玩,回来时,正在菜园里浇水的阿娘回过头,朝他温柔地笑:“回家啦,平安!”

赵平安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眼角却划过几行泪水。他很想再坐一坐阿爹的小秋千,再尝一尝阿娘做的饭菜。

小秋千会悠悠地荡起来,阿娘的饭菜又放多了盐。

他带着愤恨与不甘死在了日出之前。

赵素衣得到赵平安自尽的消息,是第二天上午。他高烧刚退,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但还是执意去了关押赵平安的牢房。

他看到了他的尸体,靠着墙,双眼定定地望着前方。

对于赵平安的自尽,赵素衣没有感到很吃惊。依照赵平安的脾气,自尽是他保留下最后一丝体面和尊严的最好办法。

赵素衣缓步过去,弯下腰,替赵平安合拢双目,转头向一名官差塞了些钱:“麻烦你去打听一下,赵平安的父母的坟在何处?将他葬在旁边吧。”

不多时,郊外的几处老坟旁,又竖起了新碑。碑是用木板临时赶制初来的,上面写有“平安”两字,其用笔瘦劲奇崛,如割玉断金。

时隔多年,赵平安又回到了他父母的身边。

渔阳县解封是是在一个月之后,桂花开放的时节。死者共四千六百二十一人,其中包括医者一百三十二人,官差三百九十三人。下辖郑庄村、茂村、莲塘村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尸骨无人收敛。

赵素衣挑了个黄道吉日,再一次登上东门的城楼。楼上那口黄铜大钟是前朝载圣末年铸成,他上回未细看,这次才发现它表面浮雕是数年前渔阳城众人祛除瘟疫的场景。

赵素衣凝视眼前那些百姓、小吏、医者的形象,隔着三十余年的时光,他们似乎也在看着他。

“殿下,时辰到了。”杜县令在后面提醒一句。

赵素衣点了下头,抬起双手缓缓推动木质的钟锤。静默许久的黄铜大钟再次发出悠长的声音,如涟漪般向四周扩散开来。很快,一声声钟鸣自城中响起。

穗儿和阿桂正坐在院子里剥毛豆吃,她听到外头如海潮般层层的钟声,转头问:“哥哥,是城门要开了吗?”

“是。”阿桂看着她笑,“我们可以回家啦。”

穗儿放下手里的一小盆毛豆,兴奋道:“哥哥,我们出去看看吧!”说时,她没有等阿桂同意,站起来,欢欢喜喜地跑出门去。

“穗儿!”阿桂叫了妹妹一声,赶紧去追她。小姑娘嘻嘻笑着,并没有回头。她也不害怕,独自一个人跑到了街上。

穗儿看到很多居民和她一样来到外面,只为听一听钟声。忽然间,她感觉到有人从后面轻轻拍肩膀一下。她以为是阿桂,回头看去,才发现是一位面容秀美的少女。

少女一身素白衣裙,手臂挎着只竹篮子,篮子里面装有一把用碎布料扎成的稻穗。它们有着澄黄的颜色,是足以乱真的模样。

穗儿认出少女,向她打招呼:“阿月姐姐!”

云间玉不会说话,她笑着点点头,从竹篮里拿出枝稻穗递给了穗儿。眼下本该是农忙的时节,穗儿一双手拿住稻穗,想到了家里的田地曾经也是种满稻子的。只不过稻子全被旱死,自己和哥哥又离开这么长时间,地里应该早就荒了。

穗儿年纪小,脑袋里装不下许多的愁绪。她想着自己和哥哥马上就要回家了,只要认真打理,那荒死的田还会活过来。再挑个好日子将稻谷种下去,过了冬,它们总会长出来,结出又长又大的穗子。

她从前也听父母讲过,渔阳曾经也闹过灾,饿死很多人,病死了很多人。那些坟茔早都找不见了,只有稻谷一年年的黄,一年年的青。

现在稻谷也没有了。

穗儿低头看看自己的双手,十根指头和她一样都短短小小的。不过她相信,它们会和那些将要被种下去的种子一起长大。

穗儿期待着自己能够变高,也期待着看见家乡的土地结出成片金灿灿的稻子。她抱住云间玉送的小玩具,微笑着:“谢谢阿月姐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