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真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2020年,两册《永乐大典》现身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仅仅只花了11分钟的时间,这两册《永乐大典》就以5000欧元的起拍价被叫卖到812万欧元,并最终以这个价格被神秘买家买走。
这个价格令人咋舌,为何零册的《永乐大典》就如此昂贵呢?原因之一是这部中国古代的最大类书辑录了很多中国历史上可能已经失传的文献,殊为难得;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部类书的正本已经下落不明,目前流传下来的只有不完整的副本,使得其更为珍贵。
那么正本究竟去哪儿了?《现代快报》刊载了一篇文章,对此作了些钩沉,看看研究者们都怎么说。
2009年5月22日,居庸关长城古客栈,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正在举行。
在讨论到《永乐大典》下落问题时,百家讲坛“明史”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毛佩奇,突然抛出一个观点,如同在研讨会上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为了捍卫各自的观点,一场关于《永乐大典》下落之谜的辩论开始了。
“金匮”中的秘密震惊了发现者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为了证明自己的文治武功,组织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但修成之后,此书就被束之高阁,消失在众人的耳目之外。这部书,就是《永乐大典》。
明朝之后,当《永乐大典》“重出江湖”时,已是其成书250年后的康熙年间。
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天,内阁学士徐乾学、翰林院侍讲高士奇等官员,推开了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大门。这是一座古老的皇家档案馆,建成于明朝嘉靖15年。这也是一座独特的建筑,整个建筑用大石头雕砌而成,防火防潮,能很好地保存各种皇家档案。明清两朝历代皇帝实录、皇帝家谱等,就存放在这里特制的“金匮”中。
让人惊讶的是,明末以来近百年间一直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也在其中。
皇史宬是摆放典籍的地方,不是什么军机重地,乱世之中被人遗忘,也在料想之中,因此,《永乐大典》是安全的。但如白驹过隙的岁月里,它终究没有逃脱厄运。
存世的《永乐大典》无一正本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已被储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惨遭不测,大部分葬身火海,幸免于难的则散落一地。有些士兵觉得这些书籍体积大,比较结实,竟拿它们当了砖头,有的用作马槽,还有的用于修工事或铺路。只有少部分,被这些强盗带回国,或收藏,或转卖,珍贵的《永乐大典》散落世界各地。
时至今日,全世界范围内,《永乐大典》只剩400册左右,分散在八个国家30多个收藏机构。中国方面一直在全力收购这批流失国外的秘籍,现已有《永乐大典》226册。
共计11095册的《永乐大典》如今剩余不到百分之四,着实令人痛惜。这就使其价值惊人,连民国时期的影印本都能在拍卖行拍出近万元一册。
可更大的震惊还在后面。翻开《永乐大典》,专家们发现,现存所有《永乐大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纸张看,这些《永乐大典》用的是嘉靖时期的皮纸,而且,书后都注明了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及圈点人姓名。可以推断,这些《永乐大典》全部出自明朝嘉靖时期!不仅保留在中国的《永乐大典》如此,专家们还发现,目前全世界所能见到的都不是永乐年间编纂的。
难道,有人用其他版本取代了正本,那么,正本究竟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