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赶回家的苻乾苕,失望至极。
因为,他没有看到他想象中的两个孩子:马钊信和苻玉茜在家等候他。
带着气喘吁吁,苻乾苕心里恍惚不定。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什么,恩德的死去,对司马昭君和三狗蛋的下落,苻乾苕心里不敢往坏处想。关键是,他怎么也排除不了两个孩子会不会和恩德一样,遭遇不幸。
越想,苻乾苕心里越是荒凉无助。
我现在该怎么办?
苻乾苕脑海里根本没心思去想今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门心思倾注在司马昭君和两个孩子身上。至于三狗蛋是死是活,对苻乾苕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人嘛,关键时刻,还是至亲至爱的安危放在第一。
苻乾苕坐在板凳上,脸上露出的不单单是沮丧,无助的容颜覆盖他整张脸。
实在想不出找到司马昭君和两个孩子的办法,他双手托住下巴,坐在茅草屋当中,一双深渊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自己家门前通往海滩的路上。仿佛要从中找出他们家的亲人一样。
遗腹岛的早晨,雾气层层叠加!云雾蔼蔼处,湿气满天飞舞。空气中,荡漾着浓浓露水的气息,沁人心肺!
海鸥叫声,从凌晨的东方雨露白开始,陆陆续续延迟到太阳竖起竹竿那么高。
“呱呱呱”的海鸟乱叫一通,听得人耳目一新。
何晓氏他们家可不像苻乾苕他们家那样,想吃鱼了就划着牛皮筏,“吆喝、吆喝”赶着鸬鹚下水捕鱼。用不着一个时辰,那橡皮筏上,保准鲜鱼水虾满仓。
不过,何晓氏他们家也不缺鲜鱼水虾。
他们家虽然没有捕鱼的牛皮筏,也没有什么渔网鱼叉等例的捕鱼工具,请问,何晓氏他们家鱼从何来?莫非,是花银子买去?那倒不至于,桃花坞大街虽然有的是大渔翁卖鱼,至少,离开何晓氏他们家也有十几二十里地远。来去,少说也得一个时辰。
放心,不用他们家人下水撒网,只要每天早晨带着一只柳树条编制的菜篮子,来到屋后木栅栏外的一棵一个人搂不过的梧桐树下,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鱼类,能捡拾个三五斤。
比起司马昭君选择在宝塔松下的,那棵大松树下捡拾的海鸥喂食时,不小心掉下来的鱼类,还要多出好几倍。
大家都知道,海鸥专门以鱼类为食。
每逢狂风暴雨天气,海鸥也难得觅食。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以及喂食幼鸟的方便,海鸥每天都以储存食物当做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是海鸥有一种怪癖,它们喜欢吃活蹦鲜跳的鱼类。但凡被它们认为不新鲜的鱼类,哪怕自己再怎么辛劳、忍饥挨饿也绝不食用。
所以,海鸥往往做出一些使人类想不通的事情。
它们将自己辛辛苦苦从江河湖海啄出来的鱼类,经过长途跋涉飞运至自己的鸟巢,却因为发现鱼类不新鲜而将其随便丢弃。何晓氏他们家吃的鱼,每天都是从这棵梧桐树下的鸟巢下面捡回来的。
杨梅每天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提着菜篮子去捡拾梧桐树下海鸥丢失的大小鱼类。
为了防止其它动物,来分享海鸥丢弃的鱼类,杨梅让何晓氏在梧桐树的周围围起木栅栏。
遗腹岛上,爱吃鱼的小动物可多的去了!人喜欢吃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其它动物分享的食物链。野猫、鸟类、黄鼠狼、狐狸、狍子等等,只要是食肉动物,都喜欢以鱼类为食。
杨梅拎起柳树条编制的菜篮子,和往常一样来到梧桐树下。
哇塞,今天海鸥弃掉的鱼类,都是些鲫鱼和白条鱼。且,比以往要大得多。见此情景,杨梅喜出望外。她仰头对着梧桐树上的四只大鸟窝说道:“海鸥啊海鸥,谢谢你们了,知道我们家来客人了是不,啊哟,真是通人性的好鸟啊!”
乐不可支的杨梅,蹲下身,一双手连捡带抓。
有的鱼,还在乱蹦乱跳呢!
是啊,自从杨梅失魂落魄的回到家,看到马钊信兄妹两的那一刻,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杨梅的意图,很明显的暴露在她的两个姑娘面前。因为自己生不出儿子,想留下马钊信兄妹两据为己有,才是杨梅的真正目的。
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阻止那何晓氏,经常以她生不出男丁,作为在她身上发泄的借口。
至于担不担心有人会找过来,杨梅倒一百个放心。大明时期,那个时代走丢一个人,没人替你担心。因为,你自己也无所谓。丢失一个孩子,不如丢掉一抖大米重要,是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
孩子搂在怀里睡觉被歹人强行抱走,大庭广众之下,强抢民女的事,司空见惯。
人的观念,不是害怕丢掉孩子。
而是因为孩子多,养不活送人遭拒的屡见不鲜。生孩子,孩子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累赘。尽管如此,女人还是源源不断的生下孩子。以至于有些男人,对女人动不动就大肚皮,瞅得头昏脑涨。
甚至为此,不惜对自己女人大打出手。
更有甚者,为了逃避养不起孩子这样的现实,索性将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女人,休书一封,算是解决孩子多的问题。不是愚昧导致贫穷,而是王侯将相不顾老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鱼肉乡邻。
社会统治者的人生观塌陷,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愈演愈烈。
所以,人不如一斗米重要,的确反应当时的社会现状。
杨梅有这种想法,也代表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状。
不能说是杨梅为了一己私利,至旁人与不顾。对马钊信兄妹两的到来,杨梅心里有一种心安理得的想法:莫非,是观世音菩萨体谅我没为我家男人生出个儿子,才大发慈悲,送一个儿子给我们?
就像她每天拎着菜篮捡拾鱼虾一样,杨梅总以为那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施舍。
至于那因为占她便宜,而被她一气之下乱刀砍死的恩德,此时此刻对杨梅来说,早已经抛之脑后。她原本恐惧的一颗心,随即被欢天喜地所替代。杨梅顺其自然,忘乎所以。见到马钊信,她如同己出,除了开心还是开心。
我们说,当一个人沉浸在快乐中,所有过往都将抛在九霄云外。
这种现象的出现,属于优选法的规则范畴之内。在快乐于忧愁面前,所有人只会选择快乐,而不会去选择忧愁。因为人们知道,选择忧愁即是和自己过不去。是人性之本真,而不是人性的良心埋没。
杨梅作为一个普通女性,为自身考虑是所有人的共性复原,不能说是极度自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