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钊信不知道大将军的意图,穿着大清兵衣服,所有人都一个模样。
操练、行军、训练,人多势众,对他来说场面非常热闹。
吃饭,十几二十个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好玩至极,是他在遗腹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场面。被人下药卖到千灯镇,马钊信算是大开眼界。
他不知道那管带凭什么看上他?
难道,仅仅是凭他一个骑在马身上的逃避摔下来的动作,就能被他看出自己会点舞刀弄枪的本领来?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这个大将军也太有点神奇了吧?
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大将军看上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要说这一点,那他还真的要感谢一路上,那个对他大打出手的小头领。
没有那个小头领的推荐,马钊信也不可能走到被大将军看上的地步。
如日中天的马钊信,尽心尽力把自己所学到的擒拿格斗术的实战经验,全身心用在操练大清兵的队伍身上。
他没有师傅郭登那样的老谋深算,对谁都留一手,以防万一。不过,操练大清兵不是母亲和师傅对他那样的严加看管。而是自己尽管教,至于手下学业如何,马钊信才没那闲工夫去管教和监督他们。
在大清兵队伍中,比他马钊信还小的人,在自己操练的队伍中也没发现一个。
脸上带着孩子气的马钊信,自己管自己都管不过来,哪里有什么心肠去管理他人。只是,大将军看得起,马钊信想是知恩图报的一个人,尽职尽力按照大将军之意,操练大清兵,不用说,他还真有两下子。
关键是,他和这批人一同被抓到兵营来的。在这些人当中,有亲眼目睹他和小头目几个人大打出手的场面。
以一敌十,的确不是嘴吹出来的。众人之所以心服口服,正是因为看到马钊信一个人,打得小头目十多个人满地找牙。所以,来到军营,马钊信在路上与大清兵一战,迅速在军营传开。
你说,现在又是大将军身边红人,有谁敢不服的,岂不是自讨没趣么!
除了大将军,以下管带什么的,一切都在马钊信之下。天生我材必有用,马钊信之所以能得到大将军的欣赏和重用,无非是小时候深得母亲司马昭君的教诲。言传身教,司马昭君以手里树枝丫为剑,教会马钊信青龙宝剑剑法。
被何晓氏卖了之后,来到江南千灯镇,又遇师傅郭登和师母传授独门绝技。
文,他从未进过私塾;武,他也从未正式拜师学艺过。
造物弄人,马钊信所学武术,纯粹是因为有人自作多情。就好像郭莲爱上马钊信一样,纯净是郭莲自己一厢情愿,而马钊信,则对已经怀有身孕的妹妹郭凤藕断丝连。
想起郭凤,马钊信气就不打一处来。
不认自己也就算了,干嘛那么绝情的对待自己?
不就是嫁给一个府衙大老爷吗,有什么值得她郭凤引以为豪的呀!
看看自己现在的样子,再回想被郭凤赶出府衙大门的情景,马钊信总是想寻机会报复一下郭凤和那个府衙老家伙。尚若不是因为他财大气粗,夺人所爱,师妹郭凤怎么可能嫁给一个大她四十多岁的老头子。
所以,马钊信对郭凤始终不能释怀。
人时来运转,走路也能捡到金子。
马钊信可能是交了桃花运,在遗腹岛,偶遇何桃何梨姐妹俩,对他是一见钟情。
来到千灯镇拜师学艺,又被师姐师妹看上,陪伴左右。甚至为了他,师姐郭莲,到现在都在为不辞劳苦找他的何桃何梨姐妹俩打破醋坛子,心里五味杂陈。
从在遗腹岛纵深,遭遇五步蝰蛇攻击。
但现在,已经五年没和爹娘见面礼。
明知道自己是被大木船带到江南,找到当初来江南的码头并不难,只是腾不出时间。他不打仗,只是在后方操练大清兵。一批批大清兵从他手上教出,又不断地从各地抓来壮丁,交由他马钊信之手,马钊信忙得是焦头烂额。
大将军近些日子,对马钊信是格外关照。
是不是将马钊信带回自己府上,和马钊信席地而坐,举杯畅饮。
从江南来到江北,马钊信被大将军带到江北操练场,确原来,大将军贵府就在江北的通州府。马钊信不会饮酒,也不胜酒力。大将军就给他讲述官场酒文化,以及与酒相关的酒席上的规矩和礼节。
马钊信,不知道大将军为何对他像家里人一样的,关照和体贴。
直到有一天,大将军突然将自己姑娘叫到边上,说是要姑娘拜马钊信为师。吓得马钊信连连摆手:“大将军对我恩重如山,既然你当我如同家人,我必当你女儿为亲妹妹。无需拜师,那样,会劫煞小孙也!”
大将军是个爽快人,听的马钊信之言,父女俩眨巴着眼睛,连连点头。
“嗯嗯嗯,既然是这样,那我将小女交给你了。记住,我这宝贝女儿,可是我吴德贵掌上明珠,你得用心待她。若有三心二意,到时候,休怪我吴德贵翻脸不认人哦,哈哈哈。”
吴德贵,何许人也?
吴三桂家族堂弟,三叔家老三是也。
南明退出南京,此人迫于大清兵势如破竹压力,选择投靠大清兵。由于他是投降到大清,所以,战场上不敢委以重任。给他一个大将军空图其名,保持原来职位,招些兵援,给他调理,操练,便是万事大吉。
吴德贵最害怕让他上战场,和自己的人、南明部下自相残杀,一决高下,不是大将军吴德贵练舞当兵宗旨。
被大清兵留在江北操场练兵,正合吴德贵之意。
四个儿子,全部战死疆场,吴德贵是后继无人。之所以和大清兵杀戮沙场,哪怕马革裹尸,为的是为儿报血海深仇。可是,见得马钊信,他立刻改变主意。
他有个小儿子,和马钊信大不几岁。
死在金陵城于大清兵的决战中,听到这个噩耗,吴德贵是晕死过去。
从此,他发誓与大清兵势不两立。怎奈南明大势已去,岂能是他一家父子兵,就能扭转战场节节后退的败局锁定之势。成王败寇,四个儿子,一个不剩。膝下,只有一女,且武功一般。
吴德贵思前想后,选择苟且偷生。
举白旗投降大清兵,并得到大清兵奖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