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章 第三章 中师第三学年【1 / 7】

山果果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80年9月到1981年7月,这一学年,是五明在泸县师范学校学习的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泸县师范八一级开设了教材教法等课程,语文文选已经学习了近、现代文学了,语文基础课结业了,数学开始学虚数、微积分了,政治课学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班主任也换了,是德文老师当班主任,德文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老师,胖胖的,个不高,戴个眼镜,她也是教政治,景忠老师好像是调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物理和化学也在学,物理老师是启荣老师,但是好像学得不是很系统。历史也只是学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就没有学,音乐和美术也开始分科了,五明选的音乐,但也只是学了一点皮毛。五线谱都没有学完,中师学生是真正的万金油,什么都让你知道一点,但都不是很精通。地理也是只学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基本上没有学。这一学期学校安排,继续叫同学们在各个班上备课、讲课,毕业那一学期,学生们就基本上是出去到附近的小学校实习去了。

两年的学习生活,和五明关系好的同学也不少。

文川同学,他比五明要小一岁多,他是往届生,个头170公分左右,个头和五明差不多,长得英俊潇洒,眉毛浓浓的,学习成绩一般,说话语速比较快,为人耿直,五明经常和他在一起学习,交流学习心得,谈谈生活和人生。他家在泸县奇峰镇,他父亲当时是一个什么领导。由于长得帅,又是领导的孩子,所以在班上比较讨女同学们喜欢。

先然同学,长得很帅,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笑眯眯的,感觉很随和,160多公分的个头,一张干净端正的脸。他是应届生,比五明要小几岁,平时和五明的关系也不错。他家在福集乡下。

还有树青同学,也是一个小弟弟应届生,有一张宽大的脸,个头也比五明高,说话也总是笑嘻嘻的,五明把他当作小弟弟。

还有永全小弟弟,他是五明的同乡,个子矮矮的。

利利同学,应届生,身高160公分左右,梳两个小辫,瓜子脸,身材不错,她家在泸县云锦,是教师家庭出身的孩子,有点书香气。

蒨蒨,应届生,身高比利利要矮一些,扎两个小辫,小鼻子小脸的,模样姣好,身材也不错,说话鼻音比较重,她家是纳溪护国镇的,也是教师子弟。

碧玉和利利是同一个地方来的,都是应届生,她们和蒨蒨的关系很好,好像是住在同一个寝室,碧玉的个头和蒨蒨差不多,头上扎两个小辫,眼睛大大的,脸宽宽的,脸上时常带着微笑。

还有五明喜欢的人炜炜,也算是暗恋的人吧,前三学期和五明的关系很好,后来她好像察觉到了什么,有意疏远了五明,当然五明也没有死皮赖脸的去缠着她,五明自己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她看不起五明,五明也配不上她。

和五明同桌了一年多的女同学,年龄她比五明稍大一点,身高160公分左右,梳的短发,脸宽宽的,说话很精神,是从泸州城里考进泸县师范学校的,当时,同学们觉得从泸州城里来的同学,好像都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她妈妈好像是在泸州市政府部门工作,她学习上比较偏爱文科,喜欢看小说,尤其喜欢哲学,所以比较得到哲学课老师的注意。

当然还有道伦、承吉,朝平同学,他们比五明要年长一些,更多的时候,五明是把他们当成兄长看待,很多的为人处世,都向他们学习。

9月5日,今天泸县师范八一级四班举行上学期优秀干部和三好学生的评选,这个事实告诉五明,群众关系相当重要,有些人虽然在班上出了不少力,但就是在工作中,处理同学关系时欠考虑,结果没有选上,这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这也是做一个好人的难处所在。但不能气馁啊!只能高扬生命的风帆。

今天五明觉得物理启荣老师说了一句很好的话,他说,“不管将来怎样,现在还是应该把本领学到。”

《志向、理想与沉思》。这个题目,是文选课老师布置的暑期家庭作文题,要求写《沁园春长沙》和《大江歌罢掉头东》两首诗词的读后感想。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秀丽的自然秋景,回溯在湖南长沙读书时的情形写下的。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这首词,反映了毛泽东青年时就立下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心壮志。这也说明了年轻人应该年少时,就立下大志向,将来才有大的作为。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

1917年9月,周恩来为寻求革命真理,东渡扶桑学习各科知识,临行前写下了这首诗。1919年3月,他由扶桑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浩等人为他饯行,请他书赠留念,他于是挥毫书写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19岁东渡时所作”、“返国图他兴”等字句,同时还写明书赠此诗也是为了“自督”。

大江歌罢,就是唱罢了“大江东去”一曲。宋代文学家苏轼写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开头几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是不堪中国沉沦、立志报效中国的有志者,“腰无一文,心装天下,”就是对他的真实写照。“难酬蹈海亦英雄”,表明了革命先辈为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给人的启示是,年轻人也应该胸怀天下,不畏艰难、图强报国。

滔滔长江汇黄埔,浩瀚大海天际流,周恩来,站在即将东渡的船台上,遥望着积弱不振、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回溯、缅怀三国时期江东周瑜周郎,赞赏他年轻有为,以超群的气势和胆略,把曹操几十万大军。火烧、击溃于赤壁之下。情不自禁吟诵起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立下了拯救中国,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为了学到拯救中国于水火的本领,他毅然掉头,决定东渡扶桑,表现在诗句“掉头东”上,给我们展现了一福海岸线一个勇敢的年轻人,渐渐地消失在了汹涌澎湃的波涛里面的图景。

1917年,周恩来,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以惊涛拍岸,千丈飞瀑气势,撼人肺腑的文字,抒发了一个有志者“作沉浮,扭乾坤”的壮志和理想,每当人们读罢,总禁不住豪情满怀,热血沸腾。

1917年,正是阴霾密布年代。国家在风雨中飘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封建军阀在纷纷彼此割据,茫茫黑夜,哪里是救国救民的出路了?浩瀚的大海,哪里是国家安宁、和平的彼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追求真理,周恩来,以向国外人民学习的决心,漂洋过海,东渡扶桑,寻求真理。这首诗便是他东渡扶桑时所作,看!在苍茫大海上,波涛怒吼,海浪汹涌,突然,海面上扬起了一张勇敢的孤帆,船头上挺立着一个雄姿英发、眉清目秀的青年。临风高歌着气势磅礴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深刻地反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愿相会于中华之腾飞之时”的壮志和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