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8章 根源在谁【1 / 2】

韭菜虾仁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清照并非民族主义者,也不认同历史虚无主义,但对于中国历史上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她的的确确感情复杂。

仅拿古代识字率来讲,宋朝嘉定年间,民间识字率大概在百分之七左右。

到了明朝虽没有准确记载,但识字率绝对比宋朝只高不低。

证据就是明朝盛行的白话小说。

中国四大名著,有三本都诞生在明朝,此外还有诸多例如《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经典也是成书于明朝,且都用了白话文。

白话文本就是给虽识字,却没什么深厚文化底蕴的商贾小市民看的故事。

类似于千禧年前后,国内流行的《故事会》。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如果天下百姓,绝大多数都是睁眼瞎,那白话小说写来又给谁看?

另外明朝还大兴“社学”。

大明版图之内,几乎每镇每村都会设立社学,并规定当地15岁以下孩童都能入学。

同时,出版业,雕刻业也十分发达。

这都是明朝识字率高的表现。

但是到了清朝年间呢?

民间识字率竟然骤然下降至百分之一以下!

且无论公学还是私学,都被官府严加管控。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对于百姓采取的乃是“愚民”政策。

他们严防死守,严加看管,目的就是把天下百姓通通变为目不识丁,眼睛里只看得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脑子里想的只有干活的“蠢人”!

后世总说清朝皇帝骄傲自大,闭关锁国。

但是,难道主宰一国的帝王果真有那么蠢,真的不知道西方科技的好处,真的畏西方科技如猛虎吗?

要知道康熙皇帝曾亲自参与翻译西方数学专有名词,并在宫廷传教士翻译西方典籍时,多次给予十分准确的建议。

他的阿哥们,更是自小了解学习西方先进知识。

大阿哥还曾手绘天文图。

当时,一名法国传教士,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件事:

某日,康熙让他们这一群传教士把西方书籍翻译成满文给他看,还特意叮嘱他们,只能在家里翻译,不能去衙门。

问为什么,康熙回答,以免被汉臣蒙臣看见。

到了乾隆时代,乾隆皇帝不仅对欧洲各国情况十分了解,还和法国国王经常书信往来,并且密切关注着法国大革命的进展。

他也同样嘱咐过传教士:与欧洲科技有关的文书,只能用满文书写翻译,并只能封闭于宫中。

所以到了近代,那般深痛的被侵略耻辱,这片大地上长达几十年,近百年的硝烟战火。

西方人口称的“东亚病夫”,鲁迅笔下愚昧无可救药的底层民众……

原因究竟在谁?

想到这儿,原清照长长呼出一口气,毅然决然地闭上眼,开始翻阅起脑海里的《崇祯传》。

同时,她找系统兑换了一个华而不实的“辉光”。

于是,久久不得回音的周后,与失魂落魄的崇祯一回神抬头,便见得座上的小司命闭着眼,满脸肃穆,浑身散发着一圈近乳白色的光晕。

额间那枚火印也随着光晕流转而流光溢彩。

两个人被震住,互相对视,都不敢再有半分言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