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6章 监察百官【1 / 2】

韭菜虾仁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饱福酒楼。

在书生说完如此胆大包天的话后,酒楼众人纷纷侧目。

那书生却更激昂了,面红耳赤地高声道:

“想崇祯元年时候,帝除奸佞、荫冤臣,一派明君之相。再看今儿个?”

“己巳之变、丙子虏变,襄阳之战大败、松锦之战大败……”

“听闻那闯贼已将襄阳改做襄京,自封‘新顺王’,南边儿张献忠也在蠢蠢欲动。更勿说那建奴异族。”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皇帝竟重启东厂!难道真是嫌他这大明太过太平,要给自个儿找点儿乐子么!”

崇祯一朝,广开言路,民间折子也可递予他御案之上。

他也曾金口玉言:“朝廷不以语言文字罪人。”

故此,民间读书人纷纷广结学社,没事就喜欢幻聚在一起针砭时弊,说些“大逆不道”之言。

只是,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出此言论,未免过于不将王法放在眼里了些。

宁浤放下茶杯,品不下去茶了。

他嘴笨,尽管心内不认同,却不知如何反驳。

正当鸦雀无声之际,一位着素白圆领袍、头戴黑毡大檐帽的公子哥儿起身了。

他极年轻,面容姣好,通身富贵风流,笑吟吟地问:

“兄台所言,却叫在下有几分疑惑,还望兄台能解惑则个。”

书生昂首,“说!”

公子哥儿问:“兄台先前所言,我朝近年来兵败如山,敢问原因在为何?”

书生道:“当然是将领指挥不当!”

公子哥儿:“噢?照公子所言便是,我满朝武将,竟找不出一位可用之材?皇帝老眼昏花,净挑些腐木朽材领兵作战?”

书生甩袖,“你到底要说什么,别绕弯子,直说便是!”

公子哥儿:“我只想请兄台好生想一想,我朝连连败退,果真全在武将与皇帝一人之责?再仔细想一想,成祖当年设东厂,究竟为何!”

此话一出,众人瞬间通彻。

朝廷里头,皇帝和武将就没有故意打败仗的理儿。

可战事方面却接连败退,那根子,就得往其他地方看。

再提到成祖,当年他老人家设东厂,是为监视锦衣卫,更为监察百官!

东厂职责极大,可不经上奏批准,自行捉拿臣民。

其中,“民”又可忽略不计,主要着重“臣”字。

在场都是读书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皇帝这是不信任文官,认为那些文官在搞事情,要拿他们开刀啊!

可想明白归想明白,心里又不可避免地难受起来。

他们这些读书人,日后一旦有幸传胪,那便都会是文官……

满楼寂静之时,宁浤却是忍不住开口,为公子哥儿轻轻叫了一声“好”。

这一声落在众人耳朵里,便觉十分刺耳。

特别是那位高谈阔论的书生,才打了败仗,转瞬便将矛头对准了他,冷笑道:

“好?敢问这位老辈,好在哪里?好在我大明君臣相互猜忌?好在那阉竖即将呼风唤雨?还是好在我大明连连败退?我百姓遭人屠戮?”

这一通话无理无据,纯粹为了发泄。

但被如此无端炮轰一通,宁浤却张口结舌,欲言又止。

谁知那位公子哥儿见到他,竟眼睛一亮,匆匆上来拜见。

“晚辈见过太国丈!”

皇帝的老丈人称为“国丈”。

太子的老丈人便称为“太国丈”。

闻得此称呼,酒楼里所有人都目定口呆。

他们未曾想到,这看似学究一般的老者,竟是当朝太国丈!

这这这……今儿出门喜鹊也没叫啊!

他们纷纷开始反思,自个儿进酒楼以来,说过什么无法无天的话没有?

那炮轰他的书生更是惶惶,想上来致歉,拉不下面子。

不致歉,又怕自个儿先前那番言论会被上达天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