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知道这位曾经的师长没有在各种危机中离世,那是一种天大幸运。
其实,他相信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因为自家大哥。更多是因为周恩来。
现在的沈尧年还担忧着中共的命运。
他偷偷的看过毛泽东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是两年前,复兴社嚣张的打击各类红色刊物。
他几经辗转,好不容易得到原文。为了掩饰,他还搞了一堆的chun---gong---tu。将原文稿藏进了那不堪入目的书里。才堪堪躲过了搜查。
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将中国的现状看得如此透彻;还能在如同炼狱的中国里勾画出民族的未来。
在沈尧年心里,他是认同共产党的。他清楚地知道;革命的路是很长的。
他坚定地认为自己航空报国是与共产党同道的。
但是现在真的是同道吗?
他不知道,他在迷茫。
他还有机会上战场吗?他还有机会和日本人去交手吗?
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在忍耐。
他知道他的同学高铭是东北人,他时刻都期待能够开着战机,打回东北。家乡的沦陷,那是切肤之痛。
沈尧年能够感觉到那种憋屈。
他起身,凌晨的夜晚,一片寂静。
窗前的明月高挂在浩瀚苍穹之上,月光柔和的照在寂静的大地上。
他不知道这片安详宁静还会持续多久,但是他知道不会太久。
沈尧年望着苍穹的明月,想到他的未婚妻。他的安安。他现在应该睡着了吧。
此时的容锦安早就沉沉的睡过去了。沈尧年想着过些日子就是他们的订婚宴了,那时候他的安安应该会很漂亮吧。
他好想天下太平,好想让那些日本人,列强都滚出中国。那样他就会和他的安安相守一生。
可那终究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沈尧年打开房间的台灯。房间里有他的书房。
他走进书房,书架子上的书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的古朴沧桑。沈尧年注意到书架上多了几本书。
是《史记》、《说岳》、《共产党宣言》还有几本中共的刊物。
应该是父亲看的。
他坐在书房的圈椅上,顺手打开父亲翻过的书。
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始皇当年克服万难,一统六国;应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那是中华的先辈。沈尧年看着书上的字,思绪飘到东周末年。
太史公讲,秦一统天下是奋六世之余烈。
那现在呢?
中国的现状,中国的未来又需要多少代人去努力改变呢?
太平世界,是有代价的。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现在的中国就像是一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