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猫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三很长的一段话,字字句句,都说进了老朱的心中。
这就是大明如今的状况,或者说,这就是自古以来,官民之间,永远存在矛盾所在。
百姓出身之人,他们活不下去而选择了造反。
古来不少这样的事情最终成功,改易了天下神器,更了江山之主。
百姓出身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开国的元勋,身份从此高贵。
而江山天下,从来不可能没有百姓。
往日的官员,或死或贬,往日的百姓,成了今日的官员。
第一代,亲身经历过苦痛的官员,或许还能受得一寸初心。
但他们的后代,注定是王侯将相之后。
而百姓出身的官员,对于自己的一两代后代,必然是疼爱有加。
因为自己就是从最艰苦的境地走来,本身就没有接受过太高明的教育。
加之身处高位,也不可能再有人敢说他们半句。
所以他们自然而然,想把最好的生活给自己的后代。
不想他们跟自己早些年一般,遭受那些苦难。
是故,往往这样草根出身的开国元勋之后代,反而可塑者甚少。
而没有受过高明教育的下一代,他们从小养尊出于,再不知道民间疾苦。
进而在开国一代高官逝去,改为后代接任之后,离天下百姓,只会越来越远。
几代之后,朝中的官员,便再和平头百姓,再无任何关联。
曾经的百姓,永远不再是百姓。
诚然,在这个时代,科举选拔的官员不再少数。
这些是真有学识之人,他们或许心中也有自己的志向。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朝中最重要的权力,是掌握在开国元勋那些大臣大将和其后人之手。
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他们话语权实在太少。
或者说,他们不过是那些大家族,互相争夺的棋子而已。
这些棋子,想要跳出弈者的掌控,难如登天,古来也鲜有人成功。
这便是官员和百姓渐渐离心的根本原因。
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也不是老朱想要解决的问题。
他的年岁已经很大了,对于他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眼前这个孙子。
朱三的话,也给了老朱突破点。
“你会不会种地?”在朱三之后,老朱也放下了手中的碗。
碗中的野菜糊糊,两人都吃了个干干净净。
朱三对老朱的怨念,也不如之前那般深重。
“我要是不会种地,怎么能活这么大呢?”
二人的话也多了起来,朱三说自己还给财主放过牛。
不过那财主不是好人,后来他带着财主的牛一起跑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