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猫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说也没有人正式通知他,只是蒋瓛不动声色的提过一句:
锦衣卫之内,你可全然自便。
锦衣卫指挥使都这么说了,那等同于赋予了朱三最高的权限。
当然,朱三自然不会蠢到想去干涉锦衣卫的政务。
人贵在自知,朱三就是极有自知之明的一个人。
他自问以前世那点微末的知识储备,仗着先进的思想,突然一鸣惊人或许不是难事。
可后续他就没有足够的沉淀,来支撑这一份先进了。
所以朱三更清楚,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出了武学之外,更多的学识,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所以他如今需要大量的恶补学识。
之前一直为温饱问题而疲于奔命,朱三即便有这个心思。
也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来进行学习。
眼下,却不同了,他走进锦衣卫的藏书库,果然没人阻拦。
朱三随意挑选了一些看着感兴趣的书籍翻阅。
不一会之后,他惊喜的发现,自己如今的这个脑子,简直就是学习小天才方能拥有的那种。
所有的知识,他看到之后,脑中都能帮他极为快速的理解和分析。
当他尝试背诵的时候,发现虽说做不到过目不忘,但即便是晦涩难懂的文字,多通读几遍,也能牢牢记在脑中。
更为让朱三惊喜的是,这样的背诵,并不是形式上的死记硬背。
但凡他背下来的东西,几乎都是已经理解后才背下的。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朱三欣喜若狂,甚至比学会长臂拳的时候还要高兴。
因为这就意味着,只要他愿意,这个时代的知识,他一定可以通通汲取。
假以时日,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学识的人,也并不是不可能。
再说,这可是精力刚刚点到14,距离极限,还差得很远。
这要是点到30点,那简直无法想象了。
人活着,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我。
朱三发现自己藏书,儒学偏多,其它类别则是相对少了很多。
他沉思片刻,儒学并非无用之功,传承千年,自然有其妙处。
既然此地儒学偏多,便从儒学开始,也并无不可。
儒学所学的,更多是注释和理解。
朱三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值开国之初,吏治清廉,官员大多数还是第一代。
这些都是真正想为国家做事的有为之人。
能助一人开启一个全新的朝代,这些人,自然都不是凡俗。
他们对过往经典的理解和注释,绝对都是宝藏级别的。
如果能全然了解并且懂得了他们的思想。
对日后发展,绝对有着长足深远的影响和好处。
朱三发现,此地藏书,不只是原来的经典原文。
在这些原文旁边,往往都同时摆放着很多古代名师大家的注解。
有范仲淹,有王安石等等,他们便是借着儒学经典,来阐述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传达自我的思想。
朱三从这些注解之中,学到了很多。
这也让朱三发现自己的思想,不过是占了超前,占了不受限制而已。
可真正和这些时代的英杰相比,如今而言,实在差了太多。
一如只有看过王安石的思想后,他才真正明白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一种何等自信的豁达。
诸如此类,太多太多。
但同时,朱三也理解到了,何谓盛世儒学多治世,乱世儒学多自私。
说到底,都是人借着儒学,阐述自己的思想罢了。
朱三坚定,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留下属于自己的时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