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4章 隐瞒真相【1 / 1】

曹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勾践自从确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国策之后,搬出了越王宫,住进了专门为他营造的一间低矮的小茅屋里。每天早上,当他从散发着霉潮气味的草铺上爬起来的时候,第一件事,不是洗脸,不是漱口,而是到屋檐下,舔一舔悬挂在那里的猪苦胆,皱着眉头,把苦汁强咽进肚子里,然后,在王宫外的一个低矮的小草屋里来回不停地走动。回国的这些日子,勾践胸中仇恨的火焰越烧越旺,恨不得立即踏平吴国,杀进姑苏城,砍下夫差的头颅。为此,他派范蠡到会稽山督建新城,训练兵马,又密令各地招兵买马,秘密送往会稽山,他相信,凭范蠡卓越的治军才干,一定会训练出一支铁军。诸稽郢出使吴国归来之后,立即命他前往会稽山,协助范蠡训练新军。让文种推行灭吴九术。

这一天早餐之后,勾践在小草屋里召见文种,向他了解推行灭吴九术的进展情况。

文种和范蠡是勾践的左膀右臂,范蠡长于治军,文种善于治国。勾践夫妻和范蠡入吴为奴三年期间,文种被委以国柄,全权处理国内一切军政大事。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使越国的经济逐渐显现出复苏的迹象。在越国百姓的眼里,范蠡是英雄,文种也是英雄。

文种来到低矮的草房,向勾践行过面君之礼后,跪坐一旁,等候勾践的吩咐。

“文大夫,寡人日夜忍受着奇耻大辱的煎熬,实在是难以承受,你的灭吴九术,进展得如何?”

“大王!”文种说,“臣已密令各地,广选美女,然后送来京城,以推行灭吴九术中的第四项谋略‘进美女吴王,乱其心,虚其体’的谋略。臣想了很久,选美之事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但真相暂时却不能公开。”

“为什么?”

“如果百姓知道,朝廷选美是为了对吴王夫差实施性贿赂,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弄不好,便会出现骚乱,影响我们的复国大计。”

“他们敢?”勾践怒吼道,“谁敢阻挠,寡人灭他的九族。”

“大王,这可不行。”文种解释说,“这件事不能霸王硬上弓,如果强行将这些美人送往吴国,她们去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坏了大事。”

“嗯,说得有理。”勾践说,“这件事就按你的意思办吧!目前有进展吗?”

“有!”文种说,“从苎萝传来消息,说苎萝山有两位绝色美女,一位是苎萝村西村一个樵夫的女儿,姓施,名夷光,大家都叫她西施;还有一个叫郑旦,是西施的邻居。”

“一个小山村,出了两位大美人?”勾践惊异地问。

“听说西施有沉鱼之容,长得如花似玉,貌如天仙,是世间少有的绝色佳人;郑旦虽略逊一筹,但也是百里挑一的美人,有了这两位美女,美人计一定会大功告成。”

“好!”勾践说,“快让他们将这两位美人送到京城来。”

“臣这就去办!”文种说罢,告辞而去。这一天,卧龙山前的平川之地,突然来了不少人,勘测的、挖地基的、搬石头、运木料的,人来人往,干得热火朝天。

范蠡站在卧龙山上,指着眼前的一马平川说:“数月之后,越国新都城就要从这里拔地而起,新城建成,越国将从这里获得重生。”

偏将骆跺看着铺在地上的规划图,发现图中有破绽,吃惊地说:“相国大人,规划图是不是错了?”

“哪里错了?”范蠡好奇地问。

“大人,你看!”骆跺指着规划图说,“新城的东、南、西三面都设有城门,另还设了三道水门,北边却是敞开的,既没有陆门,也没有水门,这不是错了吗?”范蠡大笑说:“吴国就在我们的北方,北面不设门,是要让吴王夫差知道,北面不设门,表示我们对吴国毫无戒心。”

范蠡见大家脸露疑惑之色,微微一笑说:“以后,你们会明白个中缘由。”

范蠡将新建的都城分为大城和小城。大城是军事防御的重点,为京城,小城是勾践和宫内人员居住的地方,为宫城。大城要抵御外敌,城墙必须墙高体厚,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难度较大。为了避免引起吴国的怀疑,范蠡决定分两期施工,先建小城,后建大城。

小城周长二里二百二十三步,供勾践和宫内人员居住。身为一国之君,居住在这样一个窄小的地方,吴王夫差一定不会怀疑勾践会有野心。

小城设四门,因有水路直通城内,另设一个水门,城内修建一个简单的宫台,周长六百二十步,宫柱高三丈五尺二寸,屋檐高一丈六尺。

大城周长二十里七十二步,设三个城门,面向吴国的北方不设门,另设三个水门。范蠡亲自规划设计,亲自组织施工,因此,时人称这座城为“蠡城”。蠡城就是现在绍兴城最早的雏形。

范蠡决定,一定要等到吴王夫差的注意力和全部兵力转移到北方时,再开始在小城周围兴建大城。新城开工的时候,他又让人放出风声,说越国已经归顺吴国,不能阻塞通往吴国进贡的道路,故此,新城北面不设门。

吴王夫差听到这种传言,心里觉得十分安慰,以为越人真心臣服了。实际上,范蠡这样安排,表面上是讨好吴国,骨子里却是为了不忘耻辱,为出兵伐吴作准备。

如果北面不设门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那卧龙山上的高大阁楼就更能说明问题。

范蠡建大城时,特地在西北角的卧龙山上修建了一座很高的阁楼,取名“飞翼楼”,对外宣称,建这座楼阁是为了纪念吴、越之间的友好关系。

实际上,“飞翼楼”就是一个瞭望台,战时,可以用来监视吴军的行动。因为站在飞翼楼上,可以看到很远的边境,只要吴军越过边界,楼上的哨兵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玄机,即便是精明的夫差,恐怕也没有想到。

此外,范蠡还在钱塘江附近偷偷构筑了不少防御工事,并精心做了伪装,即使是吴国的间谍,也不容易侦探出来。

范蠡将这些秘密机关称为“国陵”。从外围看,会稽城北临大海,隔着蓬莱山、涂山、蜀阜山;两条入海的河流,一为舜江,一为浦阳江,将山城围绕环抱。山川城邑,犹如众星捧月一般。

这些建筑,不但显示了范蠡的军事才干,而且还显示出范蠡深谙风水地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