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想他那两个文静的儿子,就担心,还有远在他乡做官的亲人们。
后悔呀,后悔。
为啥非要当这个狗屁官呢,在乡下做个富家翁不好吗?
赵明庚再次反思,总感觉选择错了。
只是,现在已经不是他反思的时候,上了皇上的这艘贼船,还能下得来吗?
因为削藩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那便是之前跟各个藩王走得近的官员们,很快因为各种原因落网。
朝廷里又有了大量的实缺。
这些缺儿自然需要赶快补上。
吏部尚书、吏部侍郎他们家里,最近十分忙碌,都想给自家的后辈亲眷们谋个实缺。
赵明庚跟胥东升这翁婿俩堪称清流,一点都不为赵家各地依旧当县令的亲人们着急。
按照黄氏的说法,
“折腾啥,真当那些个实缺那么好干呢,
说不准都留下了什么麻烦呢,不掺和。
再说了,就凭着咱家人这当官的运气,
你们感觉宫里那位能给咱家人安排啥好地方是咋地?
别人家一两个当官的都不错了,咱家这是多少个?加上孙女婿8个县令。
你们细想想,这官能给你们往上升吗?
再升也不可能升多高的。
若是你们都当了知府,那咱家的势力就太大了,这就有点吓人了。
尤其二孙女婿还是王爷,
算了,咱们都消消停停的,全当是为咱家青琳保平安了。
做为王爷娘家媳妇的势力太大了,不是啥好事儿。
你们也别说老婆子我没上进心,别看咱家现在没谁的官当得大,但是老婆子,就感觉现在行了。
先不说别的,咱家的儿孙们,婚嫁的问题,不需要在费神了。
也不用担心日后孙女们嫁人无法掌握自由。
所以,你们两个,谁都不准给外面那几个求情。”
好吧,这么个大好升官的机会,就在黄氏的三言两语中被剥夺了,
求赵家儿郎的心理阴影面积。
实际上,赵家在外当县令的众人,还是很满足现状的。
毕竟,一县之令,风调雨顺,治安、经济方方面面都很好。
还备受老百姓的爱戴,傻子才愿意折腾呢,
就算是官再升上去,又有啥好处呢?
俸禄是高了些,可是赵家人不缺钱呀。
在治理县城经济的时候,怎么都能顺带给自家开个铺子啥的吧,
赚钱的买卖,县令家里想做,谁还能拦得住吗?
不贪赃枉法,能赚的盆满钵满,这是赵家人的本事。
尤其是赵青峰跟赵青峦两兄弟,娶的媳妇都是商户女,还是那种生意做得极大的商户女。
经商的天赋像是与生俱来的。
有夫君的身份加持,再有资金做底子,赚多少钱赚不来呢?
至于升官那种虚妄的事情,不想也罢。
只不过是每年到了述职的时候,给知府大人磕几个头罢了,这有啥?
当多大的官,都得磕头,这事儿跑不了。
好不容易才治理起来的县城,真的是不舍得随便丢手出去。
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赵家人都很满足于现状,毕竟他们是有参照物的。
想想赵明庚跟胥东升,他们就释然了。
胥东升那还是皇上的亲外甥呢,被派去的那都是什么破地方。
当然,这其中有受了赵明庚连累的嫌疑,那个被他们给自动忽略了。
只是,赵家众县令的政绩,却是耀眼的。
若不是没有上升的实缺,早就该升官了,自然他们所在府的知府,也会水涨船高。
今年突然有了那么多的缺口,别说京里的官员在忙活,地方官也在想办法调动。
赵明庚现在可以说算得上是风云人物了。
毕竟是他凭借一己之力把各地藩王给扳倒了。
对此,赵明庚是不会承认的。
藩王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便是各地方官员及有功名人身上的免税田的问题。
公告发下来,就惹得怨声载道。
当了官的,自然不会在乎那点税金,而才考上秀才跟举人的,则是犹如天塌了下来。
寒门子弟入仕,目的就是改善生活状态,一下子给砍了,这就真的有点太不人道了。
没了免税田,那考不考得上功名,还有什么意义吗?
意义自然是有的,
虽然免税田没了,可是给秀才跟举人的每个月的补助增加了。
秀才分三等,之前只有一等秀才能够每个月领到米粮跟银钱补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