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胡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刚蒙蒙亮,边城的城门口已经排着两百多人,还有不少人朝这边涌来,卖货的、担柴的、投亲靠友的、到城中做零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各地的流民。
边城处于大周和夏国的边境,这里地广人稀,做点贸易能维持温饱,实在不行,给边军种地也能混口饭吃。
长生原来想当然地以为,在这个时代男人都是短发短衣。细细观察才发现,那些剪着短发的人,除了军兵一般都是穷人。穷人的短发类似于现代的五号头,长了就直接剪去,多的头发就扎在脑后上。只有富人才留长发,挽成各种各形的发髻,放在头顶,并在头上插上各种金银头饰。
这也可以理解,只有富人才在乎自己的形象,才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头发。
西南地区气候炎热,富人都是短衣小打扮。穷人穿着就千奇百怪,赤裸着上身是常态,有些人裹着一块破布,在腰间系一条绳子就完事了。
小乞丐们早就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对人的穿衣打扮早就熟视无睹,此刻,正忙着穿梭于人群中,行使传播消息的使命。
小五那夸张表情,小环子吓人的样子特别到位,再加上石头、和尚头还有六指在人群中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山神庙下面贼人抢劫商队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一波接着一波在相互议论。
传言就象病毒一样有很强的杀伤力,关乎人生死的事件,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让传言的病毒长了翅膀。
传言偏偏很有代入感,山神庙下面的那地方留下不少粮食,那地方有布匹,那地方有银子,消息开始盅惑人们占有的欲望。要是发现一件手饰,一块碎银,那怕是捡一件衣服,这些东西足以让一个家庭幸福一年半载的。
第三个消息还没传出去,城门前长长的队伍,只剩下零星几个人。
长生估计,用不了半个时辰,那地方会有上千人搜刮东西,这时候要是开了城门,长生能想象那种人山人海抢东西的场面,如果不出意外,那些死人再过一个时辰就会被扒光光搜净。
城门在吱吱嘎嘎的响声中终于被打开了,守门士兵很是诧异,外面现在聚集着只有不到一百人,前几天千人进城的壮观场面并没有出现。
“靠边靠边,没有路引不能进城。”守门的军士大声吆喝着。
路引,就是这个时代的身份证。
原来进边城根本就不查什么路引,乞丐进城更不需要什么路引,今天城门不仅开得晚,还查上了路引,难道那些关于贼人的传言是真的,进城队伍里又有人开始向后转。
长生仔细观察了一会,一些进城打工还有送货的人是有路引的,另外一些人根本啥也没有,这些人提起了城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进了城。长生看来看去终于看明白了,真正管的也就是流民和他们这样的乞丐。
小五想跟着一伙送菜的人群混进去,让一个士兵挡了下来。老乞丐用自己的那三寸不烂之舌卖惨,让一个老兵一脚就蹬了回来。石头学着黑势力大摇大进城门的,让军爷给拦了下来,石头这个黑社会还是太嫩了点。
他们有理由看不起长生这几个人,一脸萎琐样,那怕脸洗干净了也还是乞丐。
乞丐是一帮蝼蚁一样的人,连最低层的军户都看不起他们,处于鄙视链最终端。
何伟站在长生的身边发愣,在想着怎么突然盘查得这么紧了,是不是城里有所动作了,犹豫着是不是用自己的身份带这些人进城?
长生站在一旁默默地望着城门,心里却在发挥自己精算师的特长细心观察,认真地计算着。
时间过去了一个时辰,进城了三百人,出城一百多人,盘查的士兵到了人困马乏的时候。
守门的六个士兵里面,后面那个姓杨的小旗应该是话事人,入城的人一旦有了什么纠纷,他就走前解答处理,其他几个士兵有事情不时向他问询。他的兜里不时被塞进了一两个铜板。这几个铜钱和收受贿赂不搭边,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这个小旗还算做事公道,没有故意为难进城的人,只要进城的人有合适的理由就可以。
前面有辆运货大马车走了过来,守门的军兵都忙着去查那辆车。
长生一看机会来了,喊了一声杨大人,就走了过去。
杨小旗一愣。
“杨大人,我是长生啊,还记得我吗,我伟叔是你的袍泽啊。”
袍泽近似于现代的战友。
“长生?”
当兵的人三年一轮换,袍泽都不一定记得,何况是袍泽的亲戚。长生这个小孩到底是哪块地上冒出的小蘑菇。
在杨小旗眼里,面前这个黑不溜秋,穿着破烂的小孩连蘑菇都不如,要不是干干净净的笑脸,还有一双灵动的眼睛,他连搭理的心情都没有。
长生已经笑吟吟地走到他身边。
让杨小旗意外的是,这个孩子三句话就把自己的军队经历说了个清清楚楚,接着,两个人说起了家里的伟叔过往,越说越热乎,杨小旗那热乎劲差不点要把长生搂在怀里。
看看时候差不多了,长生把一块碎银子不着痕迹地塞进了杨小旗的怀里。
“哎,小兄弟,这不行,我和你叔叔是袍泽,也算是你的长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