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一二四章 我买了!【2 / 4】

像风一样自由行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上就要到地摊的尽头了,大哥一咬牙,“八百!最低了!我今天豁出去了我!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你看我仨月都没舍得理发了!咋样兄弟,来一幅吧?”

“我出50!”林语咧嘴一乐,看着大哥。

大哥脸上就像是喝了三瓶老陈醋,又半天没上厕所一样,复杂难受的表情。

大哥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转头往自己的摊上走去。

林语无所谓,本就没想买,快走几步,去追已经下了天桥的文娜和柳晴。

“来来来!80,80给你了!”

身后的大哥手里拿着字,紧追不舍。

林语回头一笑,“高仿水印的成本价?”

老板一愣神儿 ,“兄弟,你是个行家啊!我服了 !”

林语心说,“我要说我纯靠蒙的,你信吗 ?”

“这样吧。那个斗方的写意花鸟画心,我按照这个价挑几幅,好歹是手工画的。行,我就拿,不行,我就走了。”

“你没看跟我一起上来的俩姑娘都没影儿了吗?一会儿要是走丢了可咋整!”

“得嘞!今天碰着行家了,您挑!还是那个价儿!”

林语挑来挑去,挑了6幅写意花鸟的斗方,卷成一个卷,最后老板还给免了30块钱,一共收了450两个人皆大欢喜。

林语下了天桥,对面就是琉璃厂西街,一条古意盎然的街道。

琉璃厂的繁华起源起于清代,当时各地来燕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

现在,这里经营书籍古玩字画的店铺很多。大多数外国人来燕京旅游,都要到这里来逛逛,浏览一番。

据说辽代的时候这里并不是城区。而是郊外的一个小村子,名叫海王村。后来元朝在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

到了明朝嘉靖皇帝时期修建外城后,这里就变为了城区,琉璃厂便不适合再在城里烧窑,于是就迁到了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是“琉璃厂”的名字保留了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清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这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

官员、赶考的举子经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

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摆摊、开店,出售大量藏书。

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纸墨笔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了起来。

林语站在街口,抬眼望见的首先就是最著名的荣宝斋。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仿古小楼。檐廊上挂着大红灯笼。

门口摆着一对儿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几层台阶的门脸上方,挂着一块匾额, 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所以名为“荣宝斋”。

据说民国那会儿,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这些个泰斗级人物,都是这里的常客。

此时柳晴和文娜正抱着石狮子自拍,咔哒咔哒,就像两个领着宠物逛街的小仙女。

今天不是周末,恰逢春节期间,人不是很多,很多家店都关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