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穷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此,朱棣彻底绝望了,姚广孝再次出现之时,朱棣已经决定造反。】
【求饶人家不干,人质都送出去了,还是要赶尽杀绝。】
【王爷不当了都不行,贬为庶人都不行,还非要把全家给弄死。】
【唇亡齿寒,朱棣看到自己的兄弟们就这么一个又一个朱允炆弄死,也彻底明白了自己的下场。】
【反吧,不反也是等死,反也是等死,反他娘的。】
【虽然朱允炆事先派遣锦衣卫看守朱棣,但朱棣依然利用自己的智慧摆脱了麻烦。】
【为了麻痹朱允炆,朱棣想出一个绝招。】
【以前有一个人,他在魏国被师兄陷害,因他的智慧在师兄之上,于是师兄陷害他通敌,从而割掉了他的膝盖骨,脸上刺了字,丢在牢中自生自灭。】
【而这人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执行了妙计——装疯。】
【最终,降低了师兄的警惕心,逃去了齐国,最后在战场之上打败师兄,一举报仇。】
【这个人叫做孙膑。】
【而明朝这个人,他叫朱棣。】
【大夏天,为了隐藏制造火药,兵器的气味,朱棣在燕王府建造了无数的牲畜棚。】
【臭气熏天,人不能至。】
【而在朱允炆逼死柏王之后,朱棣似乎就已经被吓疯了,竟然日夜睡在猪圈之中。】
【锦衣卫为了试探朱棣是否是真的疯了,每天竟然替换着监视。】
【在某一天,朱棣不仅睡在猪圈里,竟然还吃起了猪粪,自此,锦衣卫彻底放弃了监视。】
【于是,朱棣也摆脱了监视,时常跑到大街之上装疯卖傻,众人看到朱棣的可怜样子,无不垂泪。】
【毕竟,朱棣再怎么说,也是保卫北平人民的王爷,北平在朱棣的手中,从未让北元余孽踏入一步,这对边境人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看着曾经意气风发,挥指苍穹的四王爷变成这样,众人也都对朱允炆有了点意见。】
【不久之后,朱棣终于积累了足够的实力,悍然造反,并迅速控制北平城,以张玉和朱能为将,清扫北平周围。】
【因燕王朱棣本就镇守边塞,北平周围望风而降,朱允炆派遣来的将校皆被朱棣所击败。】
【消息传回京城,朱允炆十分慌张,这时候又问询自己的另一名心腹大才齐泰,问他该怎么办。】
【齐泰建议趁此机会赶紧消减辽王和宁王,以防他们帮助燕王。】
【辽王从海陆返京,而宁王宁死不从,此时宁王心中,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唇亡齿寒。】
【大同的代王本想起兵呼应朱棣,却被部将陈质所控制,未果。】
【此时,朱棣已成势,北平及其周围大部全被朱棣所掌控,势力和声势都不可同日而语。】
【在靖难初期,燕军毕竟只有北平左右,远远不如掌控全国的朱允炆,甚至会一触即溃,所以战争初期,朱允炆用兵力的优势分兵合击,想要围杀朱棣于北平。】
【但朱棣用部将郭资守城,迅速扫平了北平周围。】
【到此时朱允炆终于启动了朝廷大军,想要正面对决朱棣。】
【但经过朱元璋清洗贤臣良将之后,朝内可用武将只剩耿炳文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将了。】
【耿炳文,在朱元璋打天下之时的武将中并不太显眼。】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汤和,冯胜,沐英,邓俞,蓝玉,陆仲亨,甚至郭兴,郭英等人都要比耿炳文强一些。】
【可惜,这么多的强将全都被杀的被杀,病死的病死,直到现在,朱允炆只能派遣耿炳文出征。】
【而朱棣,从小征战沙场,跟随朱元璋手下的徐达,蓝玉,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等能青史留名的名将进攻北元。】
【更在被封燕王之后镇守北平,震慑北方蛮子。】
【常年跟随徐达他们学习阵法战争之道的朱棣,一个耿炳文怎么可能对付得了朱棣?】
【于是,在滹沱河利用耿炳文大军的漏洞强势出击,大败耿炳文军。】
【耿炳文率军坚守真定城不出,燕军攻打三天无法攻下,随后朱棣率军返回北平,以防不测。】
【别看耿炳文名声不显,但能史书留下名号者,也有他擅长之事。】
【耿炳文善守,虽不如朱文正一般强横,可也不是朱棣短时间能够攻下的。】
【于是,耿炳文利用最后的能耐保下了大军,保留了建文帝初期的希望。】
【而此时,朱允炆已经听说耿炳文大败,就又问询了自己的心腹大才黄子澄。】
【黄子澄推荐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
【李文忠,在以上朱元璋武将中,铁定前五,甚至能竞争徐达,常遇春之下的第一人。】
【极为善战的他少年就开始征战沙场,19岁就开始跟随朱元璋征伐天下。】
【当时,朱元璋的大敌为张士诚和陈友谅。】
【李文忠多次击败东面的张士诚,极大的震慑了张士诚,直接从侧面支援了朱元璋对陈友谅的战役。】
【不久之后,李文忠悍然下江南,经过无数厮杀彻底平定江南,在灭张士诚之战时居首功。】
【可以说,李文忠一人带着几个朱元璋派遣的帮手,就把元末三大军阀的张士诚逼得不敢动作,甚至最后连老家都守不住。】
【洪武二年,李文忠跟随常遇春出塞,紧逼大元朝廷的都城上都,直接参与了灭元之战。】
【在常遇春回军病死之时掌控了常遇春军队,跟大帅徐达配合,再次紧逼北元余孽。】
【随后更是多次北伐,功劳巨大,连战连捷,斩获无数。】
【因李文忠的功绩,朱元璋设立的功臣阁上,排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
【李文忠,若以能力排位,足以位列明初三甲之列。】
【而李景隆,就是李文忠的亲儿子。】
【黄子澄本以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但黄子澄没想到,李景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