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82章 再生稻谷【1 / 1】

一起享受生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着空间里堆满的青菜,水果(有秋日登山时在山里发现的苹果、梨、橘子、柿子等,还有轩辕钰送过来的哈密瓜、芒果、葡萄,都是田雪用吃过之后留下俩的种子种出来的),土豆,红薯,玉米,小麦,水稻等。

其中储存的最多的就是红薯和土豆,毕竟这两种种植的最早,而且产量是最高的。

“功德树,接下来空间里的田地不要再种植番茄、玉米这些了,将全部的土地都种植上红薯和土豆,尤其是红薯。”想着有可能发生的蝗灾和旱灾,田雪她想到时候如果真的到了危难的时刻,她想出一份力,她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人真的饿死,田雪对着替她一直管理着空间里田地的功德树说道。

“知道了主人。”如今的功德树,对于田雪的吩咐是从来不会提出任何的反驳的。

阳光从地平线上露出亮光,太阳缓缓的升起,普照在大地之上,公鸡开始打起了鸣。

村里的人们,都陆续的走出了自家院子,站在了田地里。拿着镰刀,弯着腰,开始收割起了田间那些已经变得金黄饱满的麦子。

田村里的所有人家和李村里所有人家,在这几日的时间里,生长着水稻的田里,能够看见一个个毛茸茸的小黄鸭,在里面悠闲的游来游去的穿梭着。

不时的张开那扁扁嘴巴,啄一下飞到稻田里的蝗虫,直到将身边的蝗虫吃光,再游去其他的地方,继续吃着蝗虫。

当然有的村户人家养鸭子是真的有为了对付增多的蝗虫,村里很多经过灾荒之年的人,都对着灾荒有着磨之不去的恐惧。

有的人家是不相信灾荒之年又会降临,但为了田家说的之后可以收鸭蛋和成鸭的,也跟着在稻田里养了鸭子,毕意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家人,谁家都想多一些收入。如今已经搬去城里的田家说要收购,他们还是信的。

李村同样是如此,有了去年冬季那个砌土炕和在村子里购买土坯之事,他们一说,大家在看到鸭子在不伤害稻田后,也都将稻田鸭子养了起来。既不用费事给鸭子们找食吃,又能增加自家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没有想到养的这些小黄鸭子,还真的挺管事。"田村长站在自家稻田地里,看着没有再增多反而稀少了一些儿的蝗虫,对着自家儿子说道。最近因为担心真的会发生蝗灾,田村长每日都会到田间里转一转。

一只鸭子一口气能吃下去百多只蝗虫,那些飞到稻田里的那些蝗虫,虽然每日还是会从不知名的方向飞来一些儿蝗虫,但经过鸭群们的每日捕食,已经看不出来有增多的趋势,反而看起来越来越少。

"确实比前两天少了很多,还有这些在稻田里吃蝗虫的鸭子,也感觉比家里喂养的鸭子长的要快上一些儿呢。"田二郎对着自家爹说道。

“爹,你说真的会有蝗灾发生吗"田三郎看了看不时捉着蝗虫的鸭子们,对着自家爹问道。

“蝗灾到底会不会发生,这谁也说不好。但看近一段时间的老天爷下的雨水来说,哎!……不是什么好兆头啊。你们时刻的看紧田地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全看老天爷想要如何了。”

田村长看了看晴空万里的天色,迈着有些沉重的步子回了家。

田二郎三郎看着自家老爹回了家,也不再稻田地里这里耽误时间了,再次进入了自家的田地开始挥汗如雨起来。

今年不只是山绵郡这一个地方,整个翼国,甚至是整片大陆,都面对着雨水缺少的事情。只是因为各处都有存水的河流,目前还没有让庄稼缺水,不过如果一直不下雨,河流里的水也不是取之不尽的,早晚有用光的一天。

小麦收割有五六天有余后,天空还是没有下过一场雨。看着高空中悬挂着的太阳,一天比一天大,周遭的气温一天一天的节节攀升,天上一丝黑色的云彩也没有出现过。

“过两天就能将麦地收整好了,我们将田里全部种植上红薯吧。还有过些时日水稻和土豆收上来后,咱们就将田里全部种植上土豆吧。麦子和水稻需水太多,尤其是水稻,一天都不能缺水。”田父和李母两人商量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四五月本来就应该是雨季的季节,结果到了五月底了,老天爷就只是下了一两场的小雨,还不知道这样的天气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今年干旱几乎已经可以预见了。

"爹,娘,我曾在一本杂书中看到过,水稻如果在收割之时,把水稻的上半部分切掉,留下根段稻桩,水稻会重新再次的发苗和长穗。而且萌发的再生稻二十多天到三十多天即可抽穗,三十多天灌浆成熟,可以说从开始抽穗到收割之时的时间,也只需要最多两个月左右。要不咱家的水稻收割时就采取这种方式吧,毕竟收获的时间比重新种植土豆和红薯都要短。”田雪想到上学时看到的一个再生稻的知识,对着商讨中的田父李母说道。

再生稻与头季的水稻相比较来说的话,口感上和营养上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就是产出的量有可能会比第一次的少上一些儿。

“真的吗?水稻收割后,不需要再次重新的进行插秧种植,直接留下稻茬就能再次进行收割吗?”李母惊讶的问道,她知道自家女儿有时会看上一些杂书,但没想到书中还有介绍这些的。

田父也眼中带着讶异的看向田雪。

"对,只是产量会比第一茬的水稻少上一些儿,但就算是上也不会少太多。而且如今的光照要比第一茬水稻生长时要更加的好,产量也不一定就会比第一茬的产量少,有可能会多一些也说不定。"田雪说道。

“行。那咱家的水稻就按照小雪看过的书上的那样做。"李母直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