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21章 到达边关【1 / 1】

一起享受生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尚书三个文人出身的官员,在一队将士的护卫下,丝毫不敢耽搁时间的,一路坐着颠簸得马车,抵达了翼国紧挨着羽国的城池郸城。

知晓盛京来的担当使臣的马尚书几位大人到了郸城后,李萧将军第一时间赶到了城门口进行迎接,想要第一时间告知其羽国大军目前的情况。

马尚书几人,有些被颠簸的腿软的下了马车。

北方这时,风大土多,人畜最怕逆风行走了。

长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这样的环境无比熟悉,知道怎样应对较好。

但是从没有来过荒凉的北方郸城的马尚书几人,从来没有接触过。

只有一句话在脑中回旋一番“池苑锁荒凉,嗟事逐、鸿飞天远。香径无人,甚苍藓、黄尘自满。”。

一下了马车后,正巧一阵风冲着几人的方向吹过来,风卷起了地上的黄土,黄土打着旋儿的钻到了几人的眼睛里和鼻孔里。

“咳咳咳……”

“……”

几人一阵不适的咳嗽声响起,同时还在空中飞翔的黄土,灵敏的钻入了几人因突然咳嗽,而张开的嘴巴里。

“噗……噗……”

“呸……呸呸……”

“……”

咳嗽声刚刚落下后,又是一阵吐泥水的声音响起来。

为了怕爱面子的文人尴尬,城门前来迎接几人的李萧大将军,等着几人咳嗽声停歇下来,简单的收拾一番后,才走上前。

“几位大人,这一路辛苦了,今日先行到本将的府邸歇息一晚后,明日在行商议羽国出兵之事吧。”,看着从盛京一路奔波来此的几个人,一个个得容颜憔悴的模样,李萧只能无奈的说道。

心里嘀咕着:“文人真是个个跟娘们一样,柔弱的一批呀。”。

“李将军,休息之事不急,放在后面就好。羽国之事最重要,咱们先找一个可以议事的地方,抓紧议一下现今羽国大军的三十万大军的情况。”,负责此次两国议和事件的马尚书,忍着身体上的不适,拒绝了眼前李萧将军的提议,直接说道。

既然轩辕帝如此信任自己,马尚书当然不想让当今陛下失望,想尽快的将议和之事完成。

“对,马尚书说的没错,先谈正事,其余事情稍后再说。”,其余陪同着马尚书来的,官职低于马尚书的两名官员,也对着李萧将军说道。

作为文官而且是专门负责礼部的官员,日常最最重视仪容等问题。如今他们两人如此的狼狈不堪,他们感觉身体很是不舒服,恨不得狠狠的泡上一个热水澡,将身上的黄沙搓洗掉。

不过现今两国即将开战时期,议和之事大于任何事。且此次事情领头负责人是马尚书,他既然已经表了态了,他们两人也知道议和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再说些反对他的话。

将军在每日大部分的时间会待在营地之中,训练军中的士兵,处理军事事务。休息时,会回自己的将军府。

“好。既然尚书大人几人都如此说,那几位就同本将回营帐先行去议事。”,李萧将军对着三人说道。

看着马尚书几人都如此说,李萧将军也没有再对几人进行劝说,毕竟他也想尽快将两国之事解决,他们几人既然觉得无须休息,他也没有强求。

虽说自己是一个守关大将,本身的职责就是将前来入侵的敌人打败、打走,保护好翼国的百姓,守好翼国的边关之地。

可是战争只要一起,免不了的就是人员的伤亡,除非不要,他并不想看见守下的那些士兵们,无谓的伤亡。

……

军中营地,大将军帐篷之中

几人全部坐在营帐中,马尚书先行主动问道:“李将军,你说一说羽国三十万大军,现如今到底如何了?”。

“羽国大军,现距离郸城只有百里左右的距离。”,李萧将军对着几人说道。

“这么快!”,有一个新上任的礼部官员惊呼道。

他之前从没有见过战争,冷不丁的对听说敌国大军已经快兵临城下了,有些震惊。

“对,不出几日大军就能进入我翼国境内。”,李萧将军再次说道。

“既然时间已经不多,为了避免两国之间的战争直接打起来。我这撰写一封信件,将陛下有意议和之事叙写起上。信件写好后,麻烦李将军速派人将信件送达到羽国大军领头人处。”,马尚书说道。

“没问题,一切按照尚书大人的安排行事。”,李萧将军说道。

接下来营帐之中几人不在说话,安静的看着案桌的方向。

“沙沙沙……沙沙沙……”,一阵毛笔与纸张摩擦之时发出的声音响起。

马尚书沉吟了一会后,提起毛笔在纸长上将翼国想要议和之事写好。

信件上,马尚书语气态度诚恳,将两国如果开战,百姓们所将面临和遭受的苦难一一的明确写在其中,摆在纸面之上。

希望羽国的人,能同翼国一样,以百姓为重,不要一时冲动,就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同时翼国也知晓羽国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为了表示翼国对羽国是友善之国,翼国愿意伸手帮助羽国,为羽国提供一部分粮食等物资,助力其能够平稳的渡过今年的寒冬。

……

将写满字迹的纸张仔细的叠好,放在信封之中。

马尚书抬起头,一脸严肃的对着李萧大将军说道:“李将军,信件已经写好,请速派人送出。”。

“尚书大人请放心,本将这就安排人,立刻将这封信件,送去羽国大军处。”,李将军对着马尚书郑重的说道。

李萧大将军是一个粗人,自觉在咬文嚼字上比不过这些长期拿着笔杆子的人。因此马尚书将信件写好后,他也并没有提出,让马尚书将信件给自己看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