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1章 明星村【1 / 1】

瑚布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国家遭受到sara疫情的危害,但这一年东和县可谓风调雨顺,全县推广的一亿五千万袋黑木耳,除极个别耳农因技术不娴熟、操作不当遭受损失外,其余皆获得了大丰收。

初伏过后,从全国各地再次蜂拥而来一大批黑木耳经纪人,据林阳镇统计,全镇预计驻扎着300多名黑木耳经纪人。雨后春笋般,镇里突然冒出十几家旅店,而饭店数量也由原来的4家增加到12家。林阳镇没有出租车,而这些对地形不熟的外地人腰包鼓鼓,所以出门就打车,于是林阳镇又出现了几十台三轮蹦蹦车,专门拉着这些外地人到田间地头查看、订购黑木耳,或者吃喝住店。更加让人们感到新奇的是,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林阳镇竟然冒出一家歌舞厅,供那些经纪人酒足饭饱后卡拉ok。

林铁把这一情况跟郭伟忠作了汇报,郭伟忠也显得有些兴奋,说:“这就是黑木耳的拉动效应,看着吧,如果我们把黑木耳种植规模扩大到五亿袋,或者十亿袋,到时拉动的可不就是你们林阳镇了,而是整个东和县,甚至周边地区。”

“十亿袋?”林铁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郭伟忠。

郭伟忠笑说:“你瞪那么大眼睛干啥,像牛眼珠子似的,瞅着怪吓人的,你以为我说的是天方夜谭,不能实现吗?”

林铁说:“太玄了,你这个目标太宏伟了,不敢想!”

郭伟忠说:“为什么不敢想?当初乔福林只身一人搞黑木耳的时候,谁敢想象他能把这项产业做得那么大?谁能想象他现在建起了机械化的菌包厂?谁又敢想象,徐莲蝶这样的农村土专家,在实践中发明的脚踏滚筒式打眼机,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你敢想象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科学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至于你刚才说的林阳镇的餐饮、住宿、出租、歌厅等服务行业的巨变,你这个镇长以前敢想过吗?”

林铁被他说服了,心想这个县长可不是一般炮,不仅思想解放、视野开阔,而且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心中就涌动起一股热潮,豪情万丈起来,就说:“原来做梦也不敢想,但现在被你这么一说,又觉得不是没有希望。”

“所以说嘛,希望的田野啊!”郭伟忠笑说,“林铁啊,干吧,甩开膀子干吧,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天底下就没有达不成的目标。”

这年仲夏,柞树村有几户耳农开始筹建新房,等到夏末卖完木耳,柞树村迅速掀起了一股建房热潮。侯宝山与村委成员研究后,出台了一个方案,凡是柞树村新建住房的,一律引导大家按照关大壮家住房外形设计,房盖彩钢瓦,外墙贴瓷砖或粉刷成白色、粉色、绿色、橙色等色彩,而且,村里把村南率宾河道北的区域,作为新房规划区,实行连片开发。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柞树村这个中国黑木耳第一村装扮得靓丽起来。不然,在村里审批宅基地时不予支持。

其实,不用村委会制定这个方案,每家要新建住房的,都想把房子建得更加高大、宽敞、时尚、漂亮,他们请乔福林把县规划局设计室的工程师请来,好酒好肉款待,为柞树村量身定做出几款新式现代化住房图纸。结果等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比关大壮家更宽敞、外形更美观的新房建起来后,柞树村像女大十八变的闺女,一下靓丽、光鲜起来。就连关大壮都有些眼馋了,连说自己的房子“磕碜”,想要按照新设计翻建住房。肖金玉阻拦不了,就跑来找乔福林帮忙劝说。

一天乔福林遇到关大壮,两人谈了些黑木耳的事,他忽然想起肖金玉对自己的拜托,就说:“你的房子刚建起来没几年,现在拆掉有些可惜,又很浪费,你再住几年,攒些钱,到时候一下子建个楼房多好啊,什么事情不要只看眼前,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

听了乔福林的开导,关大壮如梦初醒,拍着脑瓜说:“可不是吗,你说得对啊大林哥,我再攒几年钱,到时候也建一个你家那样的小洋楼,过过华侨的日子,多美啊。”

这年春节之前,柞树村率宾河北岸靠近道路的地方,一下建起了几十座新式住房,红蓝彩钢瓦的房顶,以及洁白、粉红、嫩绿、橙红色彩的外墙,在一场瑞雪中俨然童话世界。腊月十六这一天,耳农们举行了集体搬迁仪式,他们要在新房里迎来一个崭新的春节。有村民给侯宝山建议,能不能在这喜庆的日子请林阳镇老年秧歌队来给助威、添彩,侯宝山爽快地答应了。

这天清早,天降瑞雪,整个柞树村笼罩在一派喜庆、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突然,从村北的乡路上传来震天的锣鼓声和唢呐声,林阳镇秧歌队分乘两辆大客车来了。于是村中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齐出动,帮助喜迁新居者搬家,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灿烂的笑容,好似再赴一场盛宴,俨然一个盛大的节日。

县电视台第二天就来录节目了,当天晚上的东和县新闻联播节目中,全县人们都看到一个崭新、时尚、童话般美丽的柞树村。而且在电视台的解说词中介绍,根据林阳镇政府的统计,柞树村依靠黑木耳产业,今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一万元。

三天内,东和县电视台录制的这条新闻,就被省电视台播出,于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在全省炸开了。

柞树村成了全省的明星村,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人均纯收入万元村,省电视台节目播出后,许多外县领导带着镇村干部前来取经,也有不少想要发家致富的农民呼朋唤友前来“朝圣”,为了方便这些人学习取经,当然也为了减少村干部每天唾液的消耗,侯宝山组织乔福林和徐莲蝶,以及几个文化程度高的耳农,利用几个夜晚进行研讨,就黑木耳栽培的技术性问题和关键环节,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各抒己见,谈了自己栽培黑木耳的经验、教训,最后由徐莲蝶执笔,撰写了柞树村有关黑木耳栽培的技术要点,厚厚一沓子,由孙俊拿到林阳镇印成小册子,凡是来学习取经的,只要需要,每人免费赠送一本。

这天上午,乔福林正在菌地巡查浇水情况,他发现那些雇工还按往常惯例,每天上午八点和下午四点浇水,每天浇两遍。就找到工头赵毅,说:“这几天风大,气温明显升高,你告诉那些雇工,明天提前半个小时浇水,每次多浇十分钟,一天多浇一次,这样黑木耳才能不至于因缺水致病或者减产。”

赵毅连忙吆喝那些民工,把乔福林的意思说了,大家分头推闸浇水。立时,60亩菌地上水汽氤氲,雾气弥漫,在眼光照射下散发出绚丽的七彩光芒。乔福林看了一会儿,掏出手机给关大壮打电话,叮嘱他不要按常规惯例浇水,要把控好火候。

通完电话,乔福林来到率宾河边,脱下衣裤下了水,他向河中间蹚去。他看见河对岸的水面上,十几只中华秋沙鸭在嬉戏、游水,忽而像离弦的箭一样扑啦啦飞向天空,翱翔了一圈后,又扑棱棱落在水面上。远远的还可以看见,在撒金铺银的河面上,漂浮着几个红色浮漂,随着水流的波浪上下起伏。那是他早上布下的鱼挂子,现在已过了休渔期,他经常布下几片鱼挂子,弄几斤河鱼,中午在工棚前灶台上的大铁锅里舀上几瓢河水,切上几段山葱和野花椒,撒一把盐,撕几段朝天椒,然后把鲶鱼下到锅里,开锅后再扔里半盆紫茄子,盖上锅盖闷,俗话说,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不多时一锅香喷喷极鲜美的鲶鱼炖茄子就出锅了。

还好,今天挂的鱼比往日多,而且令乔福林高兴的是,他挂住了一条3斤多沉的细鳞鱼,这种生活在冷水区的鱼属于珍稀品种,在中国只有观音岭附近的河流出产,过去属于给清朝皇帝进贡的。细鳞鱼还没死,不甘心束手就擒,扭动着身子啪啪挣扎,试图向深水区游动,把鱼挂子拖出去十几米。乔福林担心它逃脱,把细鳞鱼装进鱼篓,开始起鱼挂子。

突然,菌地方向传来吵嚷声,乔福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拽着鱼挂子朝岸边走去。走上河堤他发现,工棚前聚集了许多人,吵嚷声乱作一团。他以为民工之间产生了矛盾,吵嚷起来,担心他们真要是动了手,谁受伤都不是好事。于是他快步朝工棚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