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加油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村民们可都眼巴巴的盼着新祠堂尽快落成。
自己也快退下来了,如果在退下来之前,还没有把这件事办好,他这一辈子都会心不安。
这也是在他退下来之前,为村民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他想求一个功德圆满。
徐文辉在去找徐海涛之时,已经打定主意,在他身上化点缘,而且越多越好。
他把徐海涛看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如果这根稻草都没抓住,那就只能留下遗憾了。
徐文辉把话说完,徐海涛愣了愣,可能是喝多了的原因,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
钱他不是没有,车里现在还有将近二十万的现金呢,但是如果让他拿出十多万给村里修祠堂,他肯定舍不得。
他的钱虽说是儿子给的,但儿子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徐文辉眼中带着渴望,徐海涛也不想让这个老村长失望。
徐海涛想了想,把心一横,说道:“要不这样,为了村里的这件大事,我出两万。”
两万块钱已经不少了,可对于十四万的资金缺口来说,两万块钱又不多。
徐文辉听徐海涛说完,并没有表现出失望的神情。
而是一直说着感激的话,还说会把他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
功德碑会详细记录捐款人,还会记录捐款数额。
出资修建祠堂会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成就的表现。
通常越有成就的家庭会捐的越多,以供激励前来参观的后辈。
徐文辉表面看上去是为徐海涛的慷慨所振奋,但他的脸上还是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李亮一直看在眼里。
“大伯,要不这样吧,我替我父亲做主了,我们再捐十二万,把修建祠堂的钱一次性凑齐。这种光宗耀祖的事我这个做晚辈的也应该无条件支持,谁让我是徐家村的人呢……”
徐文辉顿时两眼放光,激动的手都开始不听使唤了,还有了轻微的抖动。
他这次可不是装的,是一种很真实的表现。
听儿子这么一说,徐海涛也是吃了一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儿子的觉悟竟然会这么高。
既然李亮都这么说了,徐海涛也不好再说什么,反正这十二万自己不会出,他有钱就让他捐好了。
李亮说完这番话,站起身走向门外,他准备去车里取钱。
徐海涛有些急了,和徐文辉打了个招呼,也跟着李亮一起出了门。
看着父子俩走出门的背影,徐文辉既期待又忐忑,虽然父子俩已经答应捐出这么多钱,但这也只是口头的,万一后面两个人的意见不统一……这可如何是好。
走在路上,徐海涛打了个酒嗝。
红红的黑脸上挂着不悦,“你小子是不是要拿老子的钱做顺水人情”
李亮撇撇嘴乐了,“你就放心好了,我只是先借用一下,回去了我会立马把钱还给你。”
徐海涛这才放下心来,他的钱和儿子的钱可不能混淆在一起,一码归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