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吕冬选了几串甜不辣、鱼豆腐、肉丸子等典型的合成品,点头附和:“也是。”
“酱料自个刷。”老板指了下两个不锈钢缸子。
一个是加水和开的麻酱,另一个是辣椒油。
吕冬曾经吃过不少麻辣烫,不过他注意到的时候,这东西已经五毛一串了,有南方来的伙计说过,他们那边从来不用麻酱。
貌似南北两边火锅蘸料差别也挺大。
作为北方人,就像吃火锅不用麻酱蘸料很别扭一样,吕冬同样习惯刷麻酱。
吃一串甜不辣,虽然知道是垃圾食品,但油汤煮入味之后,吃起来特别香。
吕冬故意跟老板套近乎:“老板,你家味道正宗,好吃!再来两串菜,木耳,大头菜,金针菇都煮点。”
老板自然喜欢听好话,自卖自夸,其实也等于变相宣传:“我在这干了三年,吃过的人没有说孬的。”
吕冬边吃边点头:“回头带宿舍人一起来吃。”他接着老板的话问:“干了三年,肯定没少挣。”
“小本生意。”老板摆手。
吕冬像是个好奇的大一新生:“这一串能挣多少?”
老板看他一眼,没有回答。
“我就好奇问问。”吕冬很随意的说道:“我一个学生,能跟你抢生意?”
这年头大学生很吃香,老板当然不会认为吕冬抢生意,但还是有所保留:“一半一半,其实就个辛苦钱。”
吕冬拿起煮好的菜刷酱料:“人都说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老板你太谦虚了,一天咋也得挣个五六十块?”
老板笑了,心说这大学生没见识,忍不住含蓄的小小炫耀:“我就做中午和晚上,一天流水多了不敢说,四五百有的。”
他忍不住摇头:“这里费用也高,摊位费,管理费,卫生费,乱七八糟加起来,成本不低。”
吕冬默默记在心里,貌似这条街上,后来走出过不少有一定资产的人。
不说大富大贵,在泉南也生活富足。
吃完东西付过钱,吕冬又去远处一个麻辣烫摊子买东西聊了会,探听到不少一手消息。
这边的价格,基本都一元五串,不过一串上的东西,比曾经大不少。
比如肉丸子和甜不辣,个头明显比六七年后大一号。
这些东西批量生产成本极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