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0章 外六入【1 / 1】

子午197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吸完烟,回复了她信息。我对她说道:“只是理解,不一定具足,若你能有所得,可以细心参悟一下。”

然后,我又继续发了我所理解的法义给她。我仍然用文字对她说:“由前所得,佛又通过反复谛观、思惟、论证,称名了指导众生及自己修行解脱的根本,六根、六触、六境、六识、内六入、外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这样众生自己在修行时,可以更直观的来观照自己,成就自己的菩提,于苦厄中真正的解脱出来。”

“佛对所有能令众生通过观照自己善恶行,不去行恶不善道,尽行善不恶道,令自众生自己从苦厄中解脱出来的方法或法门,称名为佛法。”

“于是,佛对众生对外能触境的器官,进行了甄别后,将些器官,众生自己内身真实有的本体,称名为根或内六根。这些根是众生的本体名内身,而内身之外事物名外境。”

“这些根本一共有六种,分别是:众生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众生意识、想法、知见生起的根本)。简称: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在我们身体的内部,也名内六根。内六根,是实际有的一个界,所以也名内六界。”

“由六根向外有外有六种触,而触及了六个体就是外六境。这六个体包括也就是眼根(眼睛)能看到色、耳根(耳朵)能听声、鼻根(鼻子)能察香、舌根(舌头、嘴等能吃能说的器官)能觉到味、身根(身体,一切根生成的基础)能触到能触的事物、意根(意识、想法、知见生成的地方)能识别、分辩其它根所触及的事物。”

“由六根向外触到的六种事物的本体,就是眼观色像触到色体、耳闻声音触到声体、鼻察香气触到香体、舌觉味道触味体、身触外体触到触体、意(意根生起想识别其它五根所触的事物,而令它五根去触)触到法识(对事物的分别)。六根所能触到的六种体,也就名境,也是实际有的体,称名为外六境。这外六境分别是,色体、声体、香体、味体、触体、法体。

六根能触到一个体是有范围的,就比如众生的眼睛能看到的并识别的外境,不是无限的。这个范围就名眼界,是眼根眼力所能达到的。外境事物进入到众生的内六根的界限共有六个,于众生的根名外六界。”

”内六根在外六界中触到外六境,并不是六根直接找到了外六境,是外六境中的事物进入了外六界,被内六根触到了。”

“外六境中的体,进入到外六界后,意根想知道外六界中的外六境是什么,使其它五根去触了这些外六境,使外六境入于了我们的内六界之中,众生的意根才能对外六境有所触。这些外六境进入到外六界的过程,就是外六入。”

“”外六境外六入进入外六界,内六根由意根想知道这些外六境中的体是什么,就形成了一个想法。由这个想法所使,内六根中的意根,使其它五根向外六界中的境去找、去识别,并试图知道这外六境是什么的过程,就是众生由内向外的攀缘。”

我说到这儿时,不知道她是否理解,又问了她。她回复我道:“非常惊叹,我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见解,您继续,我会认真思惟的。”

我喜欢她这样的态度,也喜欢她这样的说话方式。见她愿意听受,我又继续对她说道:“由外六入,内六根触到外六境,想知道了外六境中的色体、声体、香体、味体、触体、法体是什么,成就了一个念,这个念名攀缘心。”

“由攀缘心,众生由外六入触到外境,对外六境中所触到的体,进行识别、分辩,在意识中成就了一个对外六境识别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六根由意根的攀缘心所使,通过内六根外六入攀缘到外六境后,我们对事物进行了识别、分辩。对事物进行了分别时,由于内六根攀缘到外六境时,众生的意根并不知道外六境中的体是什么,这时我们的意根是处于一个不明白的状态,就名众生的意根是无明的,也名众心的心无明。”

“意根通过外六入攀缘到外六境,对外六境识别后,众生无明的意根为了分别开外六境中的体,由一个想分别的念而成就了对外六境所触到的体进行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就成就了一个相。这个相的名字,就代表了外六境中的那些体的分别性。这些过程就是攀缘名色(这个色就是色蕴,包括了,眼触到色、耳听到声、鼻察到香,舌觉到味、身触到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外六境外六入后于内六界中成就的,是由外六种境入内六界成就的,就名境界。这些境界虽然体实际在外,却成识在我们的意根中,所以意根中对外六境中的体名色成相后,名内六识。”

“这些内六识是内在的六种境界,这些境界就是众生的意根使其它五根,经攀缘外境名色成就于意根中的六种相。”

“由内六根外六入触外六境,触到外境中的体,众生的意根形成了一种感受。这个感受,就是受蕴。由这个受蕴,众生想分别这个感受到的体是什么,成就了众生想知道这个体是什么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想蕴。由想蕴所使,众生对所触到的体进行了一个识别、分辩的过程。这个识别分辨的过程就是行蕴。由行蕴众生对外境外六入时,六根所触到的体进行了一个分别,成就了一个认知,成就了对六种境界(相)中的体的一个识,这个成就的识就是识蕴。”

我说完这些后,又停止了下来,因为我想思考一下,下边应该说什么。

正在我思考的时候,她发来了信息:“很高兴能听到这些,我的确是惊叹的。你说得很细,我很愿意见闻你所说。对于法义,我一直是以这样的心态取受的。我觉得认真听受,才能成为后来我们能懂能有所悟得的果。”

我笑着回复了她:“是的,我们在修行的路上,若有人对我们说时,应当先学会认真的听。这样才能有后来的分别,才能再分别后的所得。不然固执己见,无智亦无得。”

她回复了我一个赞叹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