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凤和赵兴旺刚把赵母 抬进屋,就冲进来一群人,见着东西就拿,拿不动的就砸,屋子都被推倒了。
等那群人走后,两口子把赵母埋在了垮塌的屋子里。
幸好赵兴旺想到一个点子,把赵母的头发剪了些混在自己头发里,也混了些在沈凤的头发里。
把埋在床下暗格里的银票拿出来,以打补丁的方式把银票藏在里面。把脸摸花跟着那些没离开的人一起,镇子里好多人都搬走了,有钱也买不到吃的。
饿了几天,都走不动了。好在沈凤肚子里的孩子还争气,也没闹腾。
就这样遇到了沈晚秋他们。讲完后大家都沉默着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沈凤问沈晚秋家里的情况。
听说家里都好,现在整个靠山村的村民都躲进了山里。嘴里一直说好好,大家都好好的就好。
还说要是他们早点已搬到靠山村就好了,那样赵父也不会被抓走,赵母也还活。 赵兴旺也不说话,就半抱着沈凤,帮着她擦眼泪。
那些搬到府城的人也不一定好,府城也乱的很,到处都是死人。
几人休息好了,又往靠山村走去。路上走得有点慢,回到山上时已经下午了。
老沈家一见沈晚秋把沈凤和赵兴旺带回来,看到他们的样子便知道出事了。当听到沈凤哭着讲完赵家的事,都叹息不已。
沈晚秋没打扰他们,出来吩咐沈汇带上其他萝卜,去砍些树木在他们旁边搭间屋子,让小姑他们住。
她去烧了些热水,让沈江提到屋里,叫小姑小姑父洗洗。
然后她又煮了些红薯粥给他们吃,饿久了,不能吃硬的东西。
等沈凤和赵兴旺收拾好,喝完粥才让他们去睡会儿,这些日子他们恐怕没睡过好觉。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沈晚秋才找到老爷子,把家里的长辈也都叫来。讲了他们在镇子里的事情,还有物资怎么安排。
老爷子让沈晚秋自己做主,说他老了,以后家里都听沈晚秋的。
大家也都没意见。
沈晚秋表示她忙着呢,再说好多事情她也不懂。找物资这些,她可以做主。 家里其他事情还是不要找她,她没空。说得柳氏差点揍她。
最后经过大家的商量,一致决定棉花五百斤,布匹一百匹,油布三十卷,盐巴两百斤,分给村里人。
他们以前的盐巴还有,布匹和棉花,油布留够自己用的就行。
沈晚秋还把捡漏得来的被子棉袄这些乱七杂八的都拿出来了。这些都是别人用过的,沈晚秋嫌弃,不想要。
又拿出了十几袋粗粮和混合了的粮食种子,还有蔬菜种子,都堆在一起。
柳氏看着这么多东西,有点不舍,问沈晚秋:“要不我们再留点?我们家这么多人,怕不够。”
沈晚秋看向大家,家里人都有点不舍得。笑着说:
“别不舍得,我这里还有呢,够家里人用的,放心。再说只有我们家有,村里人没有,你们也不落忍,是吧?
现在村里人也齐心,没人偷奸耍滑。所以大家好,我们才好,是吧?再说村长为人公道又有能力,现在我们有本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大家都点点头,觉得是这个理。于是沈忠去找村长了,沈忠现在脚好了,可喜欢跑路了,有什么跑腿的事都争着去。
没多久村长就来了,看着地上的东西,一脸感激的同时脸也笑烂了。
他用储物戒把东西装好,谢了又谢,转身召集村民分脏去了。哦,不是,是分物资去了。
第二天一早村长就来了,带来了两百多两银子交给老爷子。
说:“这是分了物资的钱,每家都凑了些,虽然有些少你们也别嫌弃。”
老爷子也没说什么,就收下了。
现在村里日子过得比在山下还好,有吃的,有住的,还时不时有肉吃。
以前一年难得吃上回肉,累死累活的还吃不饱饭。自从搬到山里后,家家户户都有存粮,或多或少的腌肉。 也不用愁各种税收,这些都是老沈家对村里人的帮助,大家都很感激他们。
没有老沈家就没有靠山村村民的今天。
刚搬上来的时候,大家还会为食物争吵。
有一天沈二狗和沈麻子两家人,为了争地方建房子吵起来了。沈二狗和沈麻子两人还大打出手。
把村长气的破口大骂:“争什么真争?吵什么吵?能吃饱饭了?安全了?有力气打架了?
这么宽的地方不够你们建屋子?就是没地方,你们也可以像老沈家一样建树上呀。
那么多的大树,一棵树上能建两个屋子,你们有多少人还不够吗?
谁再吵吵,就给我滚下山去,别在这里瞎闹腾,影响风气。”
打比以后就没人吵过架,但小争执还是有的。
老沈家人多占地宽,也不好意思。于是十几个萝卜头就把主意打到树上去了。在沈晚秋的指导下,一棵大树上建了两间屋子,有的还是三间。
反正挨着老沈家的地方,树上都是屋子。一人住一间都没问题,小萝卜们都住树屋里,老一辈的都住在地上屋子里。
七宝跟沈忠柳氏住在一间大的屋子里,大家都紧挨着,也不害怕。
刚搬上山那会儿,夜里听到野兽的叫声,村民们吓得都不敢睡觉,日子久了也不害怕了。
现在更是被众萝卜带着村里人到处嚯嚯,连山鸡,野兔也难看到了。
本来沈晚秋是设了结界的,后来见村民们进进出出不方便,别撤了。
现在每家人都有一个储物戒, 有的甚至有两个三个,都是他们自己找的材料让萝卜们帮着锻造的 ,有什么东西都装在里面。就连砍回来的柴火都装在储物戒里, 那简直就是他们的移动仓库。
沈晚秋等沈凤和赵兴旺恢复过来后,就把赵兴旺的腿重新掰正,给了一颗生肌丹让他服下,然后又给了一颗复元丹给沈凤服下,就没再管他们了。
日子不知不觉的到了十月下旬,天越来越冷了。不知道是不是在山上的原因,感觉比外面冷,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靠山村的村民在大背山的里面,过着悠闲的生活。而清河镇上已经看不到多少人了,偶尔有人路过,都是匆匆忙忙的。
在去往府城的路上,有不少的流民,都是些老幼妇孺。很少见到青壮,就连四十来岁的男人都很少见。
听说南北两王打得越来越激烈了,人也死伤无数,四处抓壮丁。
土匪也越来越猖狂,到处烧杀抢掠。还有很多流民聚集起来抢其他流民,路边随处可见饿死的人,甚至还发生了易子而食的事件。
听说十个村子就有九个空的,剩下的一个里面也没有几个人。
反正这个世道要多乱有多乱。不知道上面那位看到他的子民们衣不果腹到处流浪,会有什么想法。
如果上面那位知道的话,肯定会说:要什么想法,我不会有想法,你们爱咋滴咋滴,反正我也管不了,能享受一天就享受一天。
他现在忙着呢,忙什么?忙修炼长生不老呀。
他也不想想现在他的几个儿子和兄弟都相互的斗得厉害,都望着他高台上的龙椅呢。
也不知道他长生了后,龙椅还在不在,说不定整个大夏国都不在了,还要狗屁的长生不老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