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清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老憨拉着的老者林风认识,十里八村老人过世都会请他去看地,每次都能有几块钱的收入。
当初红袖标在他家搜了好几天硬是没把他吃饭的家伙铜罗盘给找到,变着法来请他看地,他也不会上当。
那群人硬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从来没抓到他的现行。
林风当然也认识他,只不过两人不熟。
林风赶到黄石沟小姨家的时候家里一个人都没有,想来应该是去赶集卖衣服了,天不亮就得赶着牛车去给林风杂货铺送香椿野菜。
回来正好就批发衣服去赶集,得空的时候很少。
林风这次过来正好也是通知黄山大伯家,傻大个结婚时吴兰花是来送过礼的,通知了傻大个媳妇后林风就往回赶。
杨桂军家这边吴兰花自己会想办法,毕竟她亲口请了人家吃席,林风才懒得去跟黄玉莲于文艳两人打交道。
不理她都要往前凑,要是亲自去请她还不得像是牛皮糖。
服装这生意已经没几年的好日子了,一旦g省大量生产对这边影响是非常大的,不是只有林风懂得去羊城进货。
不然下海经商这词就不会出现了,过几年看着这群冒险做生意挣钱后,很多人都会选择辞去那一个月只有百十块的铁饭碗主动下来折腾。
尤其是北方那几个重工业城市被冲击的更为严重,虽然目前还是老大哥城市,为了其他城市的发展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了。
虽然现在还是工人最多的地方但也很快面临失业的风波。
从工人最多很快就要变成失业率最高的了,全国每四个人失去工作其中一人就是北边三省的。
以前北边三省可是全国闻名的高科技重工业,全国最先进的工厂都在那边,就连目前的汽车厂都是在那边搬过来的。
以后做生意就会变得十分的普遍。
服装倒腾也就变得更为普遍,毕竟利润很高。
虽然如今林风卖的很便宜,一件衣服顶多对半赚,林风与他们走的路线不同,林风是打算一直做批发这行。
想着这些事林风没多久就回到了自己家院子门口。
这时王旦正忙着把圈里的猪粪挑到地里面去发酵,这些等上一个月都是给玉米施肥的天然肥料。
粪种出来的玉米,就连玉米杆都特别的甜。
以前林风与林海没少悄悄的去偷生产队的玉米杆吃,一天吃十几根玉米杆都不觉得腻。
甘蔗没普遍以前这些东西都是农村孩子的最爱,就连四五十岁的人都会馋玉米杆。
王旦收拾完院子里的活,洗干净手后就接过饭吃了起来。
“怎么没听见你们家请喝喜酒的消息了?”
林风笑着问道。
“在等小霞家新房这边建完在摆酒。”
王旦笑呵呵的扒拉一口饭后回应道。
林风听后点了点头,难怪订婚宴都吃过了,迟迟不见有什么动静,搞得林风这个媒人都以为林壮如今挣钱了看不上王旦这黑小子婚事黄了。
林风跟黄山闲聊了几句,把林安准备摆满月酒的事跟黄山说了一遍。
本来林梅林青想去城里看一眼双胞胎侄子的,现在服装厂这边派了一个住加工厂打考勤的人,就连请假都不好请。
就保留了当初林风定下的规矩,发工资后给众人放一天假,要是请假就得扣除当天工资,一个月一个人最多可以请一天的假期。
林风认识这个打考勤的人,王爱民的闺女,从别的省插队回来后一直没有混上正经工作,一直在火柴厂那边做临时工,如今才算是混上了一个正经工作。
对于农村的生活她倒是还习惯,从来不主动挑什么毛病。
如今暂住在王光彩家跟王开凤住一间屋子,因为全村就王开凤家里有电视机,而且王家的房子环境不比城里四合院差多少。
“小风叔。”
王莹笑嘻嘻的跟林风打了一个招呼,她跟着黄山两口子一起在这边吃,她的口粮都是自己从城里带过来的,无非就是请黄山媳妇做的时候顺带帮忙做一下。
分两次做浪费柴火不说,也懒得刷锅。
早上黄山媳妇做,下午就是王莹做,反正除了盯着工人认真干活之外她也没其他的事。
“还习惯吧?”
林风笑道。
王莹这是第二天上班,目前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在火柴厂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不说,一个月才十几块的工资。
她可是家里最不受宠的一个,其他几兄妹早就有正式工作了,就她一直拖到了现在才有正式工名额。
骑来上坝村的自行车还是她母亲骑了十几年的,如今买了新的才把那二手二八大杠给她。
要是受宠当初也不会让她这个家里最小的去插队。
这里说的插队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到农村生活劳动,而当时的知青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兵团知青,一种是普通插队。
兵团知青是有工资的,一个月大概三十多块钱,很多花不完还往家里寄钱回去。
而插队知青没有工资,劳动都是相同的劳动,不过兵团知青管理比较严格。
不过这些人有一个好处就是插队有工龄,从插队那天开始起,就算成工作时间,15年的工龄插队时间也算。
“当然习惯了,我可是在农村生活了两三年呢,如今都还没忘记在村里学的手艺,你看看编的还行吧?”
王莹把手里编的草鞋晃了晃,当初在农村生活,一个月王爱民夫妻俩就给她寄五块钱,可不敢大手大脚的花了。
得攒着一点到了冬天买点棉花做棉鞋,夏天都是穿草鞋干活,刚开始的不习惯变得慢慢适应起来。
编草鞋的麻绳都得自己搓,有点好吃的都得藏起来偷偷打牙祭,毕竟她们一天到晚也弄不了几个工分。
不过知青的工分并不是村里人记,她们知青有知青书记,村里派活给她们一共多少工分能干完,干多少有多少工分,到时候在大队对工分就行。
村里也不会去招惹知青,毕竟这些人特别能闹腾,要是惹到了三天两头去公社闹。
公社不管就去城里知青办那边请干部过来做主,知青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可不是法盲,什么违法不违法可比农村这些文盲懂得多。
村里二流子都害怕,毕竟说报公安就报公安,可不会只是嘴上说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