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4章 北援 刻不容缓【1 / 2】

我不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礼部尚书‘张凤、胡濙’(景泰年间礼部和吏部皆是一部两尚书制)两人摇摇头,神情颇为沮丧。

这户部亏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造成国库空虚的主要源自两个方面。

两人对此心知肚明,但从没敢向皇帝陛下直谏过,因为其中涉及到了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群体。

自土木堡之变后,国力大损。明廷开始变得文强武弱,文官集团开始一脉独大。

这个时候的明朝财政的主要收入,还是依赖于田赋。

自永乐年间始,明朝土地被士绅兼并的现象就稍显突出,但是并不是很严重。

而到了正统年间,尤其是发生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力大损。

国内士绅兼并土地之象,呈一种疯狂势态蔓延,以致于发展到如今景泰时期,造成今日这一荒唐的现象:

全国各地,该交赋税的农民没有田地,有田地的人是属于特权阶级(士绅集团)不用交多少赋税。

再加上,代表着当时大多数文官集团的江南一带地区,虽富庶一方,但其往往是朝廷最征收不到赋税的地带。

明朝在失去唯一收入来源后,加上暗中贪腐之风渐起,户部账本上,几乎每年的财政报告都是以大大‘赤’。

单手夹起一颗蚕豆落入口中,朱祁钰一边轻轻咀嚼,一边用余光扫视着六部尚书们,并没有言语。

礼部两名尚书莫名摇头叹息之举,他心中自是猜到十之八九,两人大抵是对当今的财政状态心生无奈。

朱祁钰自然知晓如今的明廷存在种种问题。

随着时间的发展,明朝吏治逐渐败坏,士绅们和官员相互勾结,大搞潜规则,隐瞒下大量土地和人口,拒不缴纳税赋。

明成祖的时候,京畿地区有很多皇田,这些属于皇帝的田地每年也都要按时缴纳田赋,等于是皇帝也要依法纳税,结果等到明成祖死后,皇田就没有再继续纳粮了,皇帝下面的那些官员勋贵们也是有样学样。

第一:这个交税的人群结构(士绅)就大有问题。第二:如今的朝堂官员暗地里贪腐四起。

这两点,就是造成国库空虚的直接原因。

要想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增设商税、发展民生、大兴农业水稻、畜牧业等等,都可以大大缓解目前的财政危机。

若是一开始就直接搞新政:重新丈量土地、施行张居正的土地鞭法、亦或者施行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等新政、再或者直接惩处那些个贪官污吏……

那自己不仅会失去全国士大夫们的支持,同时也会将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员都得罪完。

这样的情形,与建文皇帝那迫不及待的削藩行为一样,无异于自取灭亡。

所以建文皇帝只坐了四年皇位,屁股还没捂热呢,就被自己的四叔一脚踹下了龙椅,自己坐了上去。

朱祁钰一边咀嚼着口中蚕豆,一边想起后世张居正的新法

新法呢,确实对田地税收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而清朝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令,则是再次从最喜兼并土地的士绅们身上,狠狠割下一块肥肉来。

这两条政令可是切实落地,经过实践过后的成功案例啊。

如果能快速地施行出这两条政令,再举全国之力主要发展农业、工业、商业。

相信大明若干年后,定能依靠蓬勃发展起来海商税,实现全民富足的盛世之景。

不再局限于人人只能吃饱穿暖了,而是一个真正的乾坤盛世。

在那个盛世里,每一位华夏子孙都能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在朱祁钰沉湎大明复兴之盛况时,吏部尚书王翱(吏部尚书也有两位,还有一位是王直,不过因受朱祁钰冷落,并未召来御书房议事)向着肖铉道:

“陛下圣明,深知蒙古蛮子一旦攻破关隘南下,大明北疆将陷入无休止战乱中,甚至还会危及京畿等地啊。

肖大人切莫因小失大,国库空虚之际,我等可号召百官募集钱银,定要派遣出一支兵士驰援宁夏啊”

王翱此言一出,不仅引来朱祁钰的注视,连于谦和范广都微微侧目,对其投去颇为赞许的目光。

礼部两位尚书均虽沉默不语,但看向王翱的眼神中,也升起了一丝特别的光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